第132章 太后(第2/4页)

可这是华宁殿,他的寝殿,也不知道他出了这里,还能去哪。

……

司徒桓眉头紧锁,却不能不顾死对头的死活,他让人去找了太医,这才把凄惨的闫顺英送回了府。

这事一出,大家看着天寿帝的眼神都不对了。

士可杀,不可辱,这话能被人们挂嘴边上几千年,不是没有原因的。

这个士,指的可不是士兵,而是士子,通俗说法就是儒生,而在这个年代,儒生就等于所有的文人。

皇帝给大臣夷三族,文人都不会有什么反应,但这毫无理由的砸人脑袋,还是砸已经是个老年人的右相的脑袋,他们就接受不了了。

用一句现代的话说,就是太low。

天寿帝待在皇宫,又不问政事,文人们也看不见他,但耐不住他有自己的打听消息渠道,闻士集是条最忠心的狗,不管天寿帝让他做什么,他都会毫无怨念的完成。

哪怕这种会得罪人的事,闻士集也一板一眼的完成了,把外面人对天寿帝如今微妙的态度,一句不落的告诉了他。

天寿帝没要求的时候,闻士集会照顾一下他的情绪,可他如今要求一五一十了,那闻士集自然会满足他。

然后,天寿帝就被气了个七窍生烟。

浦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朕不过是失手教训了一下臣子,这群酸儒,竟还蹬鼻子上脸了!

不行,这祭祀,他必须亲自去!

也难怪他对祭祀心心念念、且死都不愿意放手,自古以来,就有这么一句话,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祭祀,向来都必须由国君亲手执行。

这是受命于天的象征,也是不容亵渎的权威。

天寿帝十分坚定,还让人给他现绣一件祭祀专用的皇袍,他这一句话,差点没把宫里的绣娘累死,苏若存在一旁,看着他认真的背诵祭祀祷文,不同于对待国事的态度,几乎每个细节都要询问一遍,苏若存的人设就是不过问政事,所以她除了在一旁露出一些心疼的态度,就什么都没干涉过了。

天寿帝非常喜欢她这样子,这给他一种,全世界都会违逆他,而苏若存不会的感觉。

成为了贤妃,而且天寿帝对她的态度一日好过一日,如今的她,在后宫里已经是数一数二的人物,几乎没人再敢小瞧她了。

天寿帝对自己喜欢的人,一向都挺大方,腊月二十九,苏若存提出来,想去大相国寺,给自己爹娘上柱香,那里是皇家寺庙,也没出城,于是,天寿帝都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

按理说作为一个刚被后妃戴了绿帽的皇帝,他应该对后妃出宫非常敏感才对,然而,一来他真的很信任苏若存,二来,他根本不爱苏若存。

所以,她出宫,天寿帝一点都不在乎。

贤妃出宫,也有自己的仪仗。百姓们头一回见到这个所谓的贤妃娘娘的仪仗,还站在原地,交头接耳了一会儿。

然而关于这个贤妃娘娘,流传出来的小道消息并不多,人们只知道她是那个被平反的苏知府的女儿,别的,就不了解了。

不知道她是好妃子,还是坏妃子。

百姓们耸耸肩,相携离去,而苏若存到了大相国寺,在主持的接待下,认认真真的对佛祖磕了几个头。

直起腰之后,她双手合十,默默的向佛祖祈求,至于她求的是什么,那就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上香之后,苏若存被主持邀请,去吃了一顿斋饭,当然,她自己吃的,就算主持今年已经七十有五,他也还是没活够,还不想作死。

……

等到这顿斋饭吃完,她依然没走,又等了一会儿,旁边的大门终于被人推开了。

孟昔昭和苏若存都快半年没见了,两人相见,倍感复杂与陌生,孟昔昭先是顿了顿,然后才恭恭敬敬的对苏若存行礼:“微臣见过贤妃娘娘,娘娘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