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升堂(第2/8页)

百姓们来这是为了要粮食,现在听说要开仓放粮了,他们更不可能走了,都准备着当场排队,争取做第一批把粮食领回家的人,因此,这个逆行的头领,看起来特别明显。

银柳盯着他瞧了一会儿,记下他的身量五官,本来还想跟上去,看看他会去哪里,但是想起孟昔昭之前说过的,不让她私自行动,她只好抿抿唇,继续站在人堆里面。

开仓放粮就不用孟昔昭亲自在这里盯着了,让团练使带着官兵来按人头分就行,就算人口锐减,隆兴府里的人还是那么多,肯定会有冒领、或者多领的行为,可是,这也没办法,官府本就防不住所有的小动作。

好在这种现象比较少,而且一旦被逮住,当场就会打十板,排队的人都听得到惨叫声,有些人即使动了心思,也不敢真的行动。

……

今天演这么一出大戏,可发出来的粮食还是就那么一丁点,仅仅够自己家人吃两天,而且一顿就只能吃个半饱,聪明人自然会质疑,不是说取之不尽吗?怎么才这么点。

但对于这种言论,孟昔昭就不会搭理了。

开玩笑,他可是知府,怎么可能跟政府意见箱似的,天天坐在那给百姓答疑,今日演戏,也不是为了忽悠百姓,让他们觉得真的不缺粮,他主要的目的是,把石大壮的肥料推广出去,顺便对城中□□。

背后的蛇虫鼠蚁实在是太多了,他一个人,哪抓的过来,便只能从源头上下手,先稳住他们,让他们得到一个期限,无论成不成的,反正三个月以后就知道了,到时候要是不成,他们再绝望,再想着干点大逆不道的事,也来得及。

……

至于藏尘,他献完金碗,就回玉清观闭关了,说是今日用了太多的法力,需要闭关七七四十九日。

百姓们追到玉清观,发现玉清观如此破旧,更加对藏尘会法术深信不疑,毕竟就这么一个小破观,哪怕收上三百年的香火,估计都做不出那样精致又厚实的金碗。

百姓们毕恭毕敬的来玉清观上香,还拿出自己的积蓄,给玉清观捐了不少香火钱。孟昔昭得知以后,也不禁感叹。

最大的智慧,永远都在民间。

三司使篦虱子一样的篦地皮,可等他走了以后,真定府的百姓还是能掏出钱来送青壮进应天府告御状;而南诏人把整个隆兴府都翻了个底朝天,所有好东西都扒拉回他们自己的国家了,但危机解除以后,百姓们又开始互通买卖,把家里缺的,被砸了的,又很快买了新品回来填补。

甚至还有余钱,送到道观来换取一些精神食粮。

普通百姓藏钱有一手,那原本就有钱的百姓,自然更加厉害了。

孟昔昭和谢原一起回到府衙后面,他亲自把谢原扶回床上,谢原道了声谢,没有立刻躺上去,而是坐在床的边缘,有些愁苦的看着他:“府衙的所有银钱都被大人拿去跟江州买种子了,日后再有用钱的地方,可怎么办啊。”

孟昔昭:“我这不也是没辙吗?没种子,就不能耕种,不能耕种,这放粮,就是个无底洞,只能先用府衙的银钱了。放心,要粮,应天府那边不会放,但是要种子,他们还是会给咱们送来的,到时候留一部分,卖一部分,还能填补一些亏空。”

谢原:“…………”

他有些崩溃,“可等应天府把种子送来,最起码也要半月以后了。”

办事难的问题哪个时代都有,哪怕孟昔昭后台关系这么硬,他送去的信函也要被审批个三四天,然后再派专人送来,还要提防一下劫道的,林林总总加一起,最少最少,也需要十日。

谢原很怕这中间会出什么别的问题,毕竟隆兴府现在真的是很破啊……

更别提那城门,还一直没修呢。

谢原倒是想自己掏钱,可他出来上任,身上也就带了两千两银子,这还是家中大半积蓄,他们家以前就是书香门第,满门清流,后来姑母当了皇后,他们也没怎么收过外面的礼,反而是一直贴补宫里,因此,他们家真的没什么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