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御舟回返(第3/4页)

十二月七日。

王景乘坐御舟来到汴梁,怀有身孕的甄宓、被看管的曹魏宗室,都被带到了舰船上,准备跟随王景一起前往金陵。

他没有在汴梁停留,和甄宓等人汇合之后便直接顺水而下。

水浪翻滚,形成了一道道的浪花。

在进入运河的河段后,入目所见的景象和气机,就和中原有了截然不同的变化。

中原繁盛,人口稠密,但经历了数年的大军鏖战,处处是兵火,虚空之中时刻笼罩着一层杀机。只要是感觉灵敏之人,都会下意识的紧张警惕。

而进入运河河段,虚空中的杀机就悄然的消失。

徐州早就被纳入了大夏版图,战火远离,商贸云集,入目所见,大部分的百姓眼中都有光。这是希望之光。

或许不是每个百姓都能安稳度日,也有穷困潦倒之人,但无论再穷困,只要有手有脚,愿意卖力做事,就能看到希望。

船上,被俘虏的汉军大将虞诩、狄青、段颎,还有没有归附的曹魏文臣,都看到了这些景象。

虞诩号称儒将,除了统兵之能外,对于经学典籍、治理地方都有不浅造诣。

他更接近于读书人。

而真正的读书人心中都有着一股上报君王下安黎庶的情怀,他的修为受到了限制,但目光没有影响,在看到大夏百姓的那种昂然,以及眼中的希望之光后,他的神色便有些许变化,像是受到了触动。

狄青也受到了一点影响,原本没有变化的神色,对大夏生出了一点兴趣。

至于段颎和另外几个被俘的将军,都垂着目光,看了一下大夏境内的情况,就收回了眼神。

“汉军的这几个大将,都是历史少有的人杰,等回到金陵之后,要记得不断派人上门劝说,让他们尽快归附我朝……”

王景在御舟上,注意到了这些人,于是便吩咐道。

虞允文说道:“说服狄青将军应该不难,虞诩将军若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应该也能说服,但段颎……臣感觉难以劝服啊!”

段颎虽然追求名利,但并非贪生怕死的软骨头,他历史上为了名利权势不惜投入宦官一党,但这些是政治斗争,和大军征伐不一样。

段颎身为将军,绝对不会在大军战败后向敌军摇尾乞怜。这是他的底线。

若是强逼,段颎宁愿放弃性命。

这种郎心似铁之人,最难说服。道理他都懂,但就是不愿意放下。

“无妨,尽力即可!即便不愿归附,朕也会网开一面,留下他的性命……毕竟是历史少有的名将!”

王景不以为意,随意摆摆手。

他更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相信时间的力量!对方能坚持一年两年,能坚持十年二十年么?

等王景摘取最后的果实,成为神州之主,不要说是段颎,即便是李唐、秦汉,也要向他低头。

虞允文点头称是。

这时,御舟上的传音法坛被激发,虞允文立刻前去查看消息。

片刻后,他返回禀报。

“陛下,裴尚书传回消息,并请命返回金陵!”

虞允文说道。

裴矩在关中停留了一段时间,还代表大夏和秦国签订了盟约,不过在东汉王朝覆灭的消息传出后,秦国的态度就发生了一些变化。

远在关中西部的秦国,也对如日中天的大夏产生了忌惮。

这个消息,王景早已知晓。

不过为了得到第一手的关中情报,裴矩和吴用又在关中和汉中多留了一段时间。

不久前吴用传来情报,在诸葛亮、庞统张飞等人返回汉中后,王翦率领的秦军顿时遭到了遏制,当东汉的几个大将前去支援后,更是把秦军击退数百里,压到了褒斜道的南面谷口。

当初蜀汉派了大将和数十万兵马支援襄阳,东汉上下是承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