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蜀汉退兵 光武伤怀(第3/4页)

包括诸葛亮在内的蜀汉君臣,都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了北线,这次若不是东汉使者前来邀请,他们或许都不会出兵。

消息不断的传递。

在十几日后,荆楚的消息一路越过千山万水,传到了滚滚大河南侧的一处大营内。

这座大营,连绵数十里,营垒森然,气机连绵。

大营之中竖着龙旗华盖。

军中煞气气冲斗牛,隔着老远都能感觉到这汇聚了数十万精锐大军的强大气势。

滚滚黄河东流,万里大河拍打河岸,飞溅出无数的浪花。

黄河的轰鸣声,远近可闻。有时候甚至能盖过大营内的兵卒呼喊训练的声音。

大帐内。

一位身形高大,相貌英武的男子高坐主位,身上穿着戎装,一双眼睛清亮透彻,神态温和,能给人亲切的感觉,气度有些儒雅。

不过当他坐在军营大帐主位的时候,又有一种不怒自威,让人下意识低头的气度。

他便是东汉王朝的建立者,被称为光武帝的刘秀。

“……窦宪将军被李唐大将李绩突袭,小败一场,已经退回孟津渡口,段颎将军强攻武涉,唐军及时来援,也不得不先行撤回营寨,唐军守御森严,短时间内,我军怕是无法取胜!”

此时,左手的一位文士说着汉军这段时间的战况。

说道最后,他忍不住的摇了摇头。

文士是跟随刘秀一起巡视前线的邓禹,邓禹擅长出谋划策,胸有大略,类似西汉的张良。

不过,比起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他在军略方面有些不及,内政方面倒是有些优势。

让邓禹带兵的话,他能给刘秀整出一个全军大败,单骑而走的战绩,亲自带兵临阵指挥方面,他有很大的缺陷。饶是如此,邓禹也凭着种种功劳,名列武庙名将之中。

“李唐大将李靖,名不虚传!有他出镇河内,我军想取胜的确不容易!”

刘秀笑了一下,目光落在右侧的大将身上,说道:“不过,朕有吴子颜、耿伯昭,任一人都能和李靖相抵!”

“既然无法速胜,那就继续寻找机会,李唐北有蒙元,必然无法和我军长时间相持!”

这段时间,不,应该说刘秀在先后占据中原和南阳、襄阳之后,就把目光放在了河内,东汉以洛阳为根基。

洛阳想要安全,北面的几个黄河渡口,还有黄河北岸的河内之地,便是必争之地。

而李唐想要从并州这个山势连绵的地方出来,要么选择河东方向,和西汉、大秦一起争夺关中,要么选择河内,以此南下中原。

河北的几个诸侯,无论是北面的朱棣还是南面的冉闵,都封堵了太行山的径口,再加上神州世界的太行山连绵三四千里,险峻异常很难行军。

所以李唐的选择,并不多。

于是,河内就成了李唐和东汉的争锋之地。

原本东汉一方占据了一些优势,兵马已经将温县包围,但天变之后,李靖成为李唐的兵部尚书,河内行军大总管,亲自前来指挥。

东汉一方立刻处于劣势,不少兵马甚至被迫退回黄河南岸。

要不然……刘秀也不会带着邓禹等人亲自来河内大营巡营。

被刘秀提到的两个大将,吴子颜、耿伯昭,则是云台名将中的大司马吴汉,以及建威大将军耿弇……

两人面皮微微有些发红,略感羞愧。

他们都有天境之姿,但在战场上和李靖对阵,的确差了一点。无论是吴汉的勇猛突进,侵略如火,还是耿弇的声东击西,奇谋妙计,都没有起到太大作用。

吴汉被刘秀称赞一人敌国,耿弇被称为不逊韩信……两人都是最顶尖的名将,但李靖乃是整个历史中都能位列前十的统帅,和李靖相比,他们两个还是差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