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大军出动 英才几何(第2/4页)

进行军屯的人除了一部分卫所兵之外,主体便是上次大战被俘虏的赵宋兵卒,以及临安城内不服从大夏管理,违反管制条令的人。

临安原本还有不少对赵宋心怀眷恋的读书人、百姓,但经过军管梳理之后,这些人都被扔到湖州屯田,顿时让临安彻底安定。

太湖水域,清风吹动,水浪翻滚。

王景站在最前面的舰船甲板,已经看到了极远处湖州的城墙,以及城外那一望无际的田地……

“韦睿做的不错!”

王景忍不住的赞叹。

这一望无际被开垦出来的田地,在他眼中便是能源源不断出产大量粮食的根基,尤其是这次攻灭南宋,湖州、嘉兴等地出产的粮食,就能充当军粮。

无论是源世界还是神州世界,大战一起,粮草和粮道就变得十分重要。

夏军的粮草,需要从江北存粮比较多的行省数千里转运而来,舟船的速度再快,也需要时间。而运输的过程需要损耗不少。

湖州屯田出来的粮食,可以就近充当军粮,可以减少大量的消耗。

唐宋以前的王朝,文官可以带兵,武将也能理政,所谓出将入相,便是如此,尤其是像韦睿这样的儒将,不仅仅能统帅大军,来到地方上当太守也能做的非常不错。

他或许没有执掌一个王朝内政的宰相之才,但地方上的政务,不需要顶尖的内政能力!按照王景的标准,韦睿的内政至少有八十点。

这样的内政能力,再加上治军之能。

让湖州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似乎也不足为奇。

在靠近湖州的渡口,一队兵马早在渡口迎接,其中韦睿亲自前来迎接,身边还跟着潘璋、徐盛两个武将。

“臣韦睿拜见陛下!”

在王景下船之后,韦睿立刻上前拜见。

自从上次让韦睿统帅大军和宋军作战后,王景已经有大半年没有和他见面,多日不见,韦睿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眼神和气质越发的安宁深邃。

身上没有武将特有的煞气,更像是治理地方的文臣。

“不必多礼!”

王景面上带着笑意,亲自把他扶起来,然后抓着对方的手臂一起登车。

在入城的时候,王景询问了对方这段时间的治理地方的一些事情,为湖州的变化而不断的称赞。

王景称赞,韦睿自然谦虚起来。

双方说了一会儿话,就到了湖州城内。

此时湖州已经囤积了整整五十万大军,临安行营的兵马,主要在临安屯驻。

也就是说,杭嘉湖这片平原上,大夏已经有了将近八十万战兵。

如此雄兵,自然让南宋方面一日三惊。

根据军情司和探子传来的消息,虞允文正在全力的招募和抽调兵马,主动的寻访人才,准备抵挡夏军的泰山压顶。

“……眼下,孟拱和吕文德屯兵会稽,已经汇聚四十万兵马,不过这四十万兵马招募训练不久,实力一般,韩世忠所部已经退兵,主力正在北上!”

在进入城内后。

韦睿开始给王景、高熲、刘伯温等人讲解南面的情况。

殿内,王景坐在上首,高熲、张居正、刘伯温、还有中军大将傅友德、陆逊,陆抗……这些率领兵马先行赶到湖州的大将,也都从军营来到此地拜见。

文臣武将,星光璀璨,齐聚一堂。

每一个文臣和大将,都是历史上名声显赫的名臣。韦睿站着,用一根木根指着地图,分别点出了宋军的防御布置……

大夏出兵南下,南宋也不是傻子,自然会全力应对,每一天都有不同的信息和变化,所以王景、刘伯温等人得到的消息,都是两三天之前的。

此时主持临安行营的大将是陈庆之。

有他坐镇,不用担心宋军突袭,韦睿才放心的回到湖州,亲自向王景禀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