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半年光阴(第2/4页)

差的还远呢。

大夏王朝不断巩固内部,把触角不断向乡镇蔓延的同时,周围的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徐州方面没有太多波澜。

而曹操在登基称帝之后,忙着巩固基本盘和整顿兵马,为下一次的出兵做准备,而高欢则认清了现实,知道自己不是曹操的对手,所以把行政大权交给了儿子高澄。

军中的一部分权柄交给了高洋。

说实话,高欢除了心机超人能屈能伸之外,其他方面的能力根本比不上自己的两个儿子。

在历史上东魏时期,高欢主要在晋阳统帅六镇鲜卑,其他地方的行政内政,都是高澄处理。

而高洋也非常厉害,在不醉酒的情况下,无论是内政还是军事,都出类拔萃,十年之间,让北齐达到王朝巅峰。

有高澄和高洋联手,足以和曹操相比。

只可惜,北齐禽兽王朝的名声太过恶劣,根本招不来那些青史留名的文臣大将,无法和曹魏相比,就算大夏占据徐州,从侧翼对曹魏展开威胁用以声援,高齐也只是溃败的时间晚一点而已。

早晚会被击灭。

高欢似乎也看到了这点,所以不断的派使者前往河北联络前燕,想要和慕容氏结盟。

若是能和慕容氏成为同盟,那他们和曹操还有的打。

大夏王朝的密探,在北面最远已经深入了河北,每天都有大量的情报送来,军情司分成两部分之后,各司其职,两个主事开始内卷,十分卖力。

其中吴用更是亲自出马前往徐州坐镇,利用自己的能力,把高齐和慕容氏有意结盟的秘密都打探出来,他的能力,得到了王景的认可。

北面的情况,王景只是偶尔关注,没有太过在意。

他主要关注的西面和南面的情况。

西面的九江陈友谅,这段时间已经意识到了贺若弼的威胁,正在极力的招募兵卒,训练兵马,还不断派使者向出使。

九江之南,虽然没有大势力,但中小型的势力很多,这里山川纵横,相互兼并比较困难。这些中小型的势力都有着不少兵马。

陈友谅的使者不断以唇亡齿寒的道理来联络他们,想要和他们结成联盟。

当然,大夏王朝的使者也不断的穿梭其间,和陈友谅的使者明争暗斗。一些没有太大雄心壮志,只想着家业富贵的势力,被大夏使者说动。

还有一些有着野心的势力之主,不甘心被大夏轻松兼并,明里暗里答应了陈友谅的条件,准备在大夏出兵的时候起兵。

攻打陈友谅的事情,王景已经交给了贺若弼,没有再插手。

动作最大的便是江夏的项楚,项燕趁着刘表和刘秀大将岑彭交接的时候,率领大军突然沿着汉水北上,攻势无比的凶猛。

一路攻到了宜阳南部,然后被以逸待劳的岑彭击败,不得不退到了钟祥,项燕和东汉大将军岑彭开始不断的交战。

岑彭攻防得当,不急不火,调度有方,并且他本人的实力和临阵指挥,也都是顶尖,并不输给项燕多少,甚至还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东汉底蕴深厚,项燕抢占襄阳失败,就落在了下风。不过他有范增出谋划策,倒也没有溃败。

半年的时间过去,只是丢了钟祥北面的土地。还在坚持。

东汉王朝的开国元勋中,号称二十八将第一的邓禹,实际上是类似张良的文臣,在天下大势和战略方向上有着顶尖的才能。

治理地方,处理国家内政也是顶尖,唯一逊色的便是军事能力,历史上他为了刷军功,统帅二三十万大军被赤眉军击溃,狼狈而逃。

整体能力,算是大半个王猛。

真正有统帅大军能力的大将,唯有岑彭、冯异、耿弇、吴汉、马援。

耿弇神似韩信,统帅大军时智计百出,历史上进入青徐之地,轻松击败张步数十万大军,伏波将军马援的能力也不用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