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兵临城下 半步时机(第3/4页)

“大都督,前面便是高淳北面的大湖!我们终于到地方了!”

一个游击将军叫道。

李文忠立刻驾驭罡气来到半空,朝着前方极目望去,只见这条河道的远处,浮现了茫茫的水汽,以及恍如一线天的大湖。

“好,保持速度!”

李文忠落下,下令道。

他现在最担心的便是人还没到,高淳就被夏军攻破。

好在他的担心没有发生,在他进入大湖,远远望到高淳的时候,城头上悬挂的还是大明的旗帜。

“还好!”

李文忠心中庆幸。

在看到高淳的城墙后,跟他南下的一万兵卒也纷纷欢呼起来,心中同样有些庆幸,庆幸自己没有在半路被淹死。

高淳南北两侧都有大湖,城池位于两地之间,无论是向西前往当涂,还是北上金陵,不拿下此地都无法寸进。

当初东晋还在的时候,这座城池被当做金陵的南大门,被修建的十分坚固。

原本此地常年驻守近十万大军。

现在,城内的守军已经不满五万,一半还是周边的卫所兵马。

明军的精锐,早就被当涂、句容调拨一空。

在看到李文忠的旗号后,高淳城门立刻打开,守将和知府出城迎接。

李文忠没有闲工夫和这些人闲扯,入城之后,打发了知府,立刻召见守将和城内的将校。

“这是陛下的敕令,这是王命旗牌!”

“从现在开始,本将便是右军大都督,统管高淳以南所有军务,尔等可有异议?”

李文忠沉声喝道。

他本来便是朱元璋的亲眷,在军中威严卓著,区区高淳的将校,即便没有敕令和王命旗牌,也不敢在李文忠面前有丝毫放肆。

李文忠一声令下,他们就会直接听命。

当然,他们可以听命,李文忠却不会这么做,出示敕令、兵符然后接管大军,这是必要的程序。

“你们有没有发现夏军的踪迹?”

在接管大军之后,李文忠立刻询问众人。

这时候,高淳的众多将校才知道李文忠急匆匆奔来的原因。

他们心中猛然一跳。

如今大明正在和夏军进行大战,本以为战场只在当涂、句容,没想到这么快就蔓延到身为大明腹心之地的高淳了。

“禀大都督,末将没有发现夏军……”

众将连忙回道。

“没有发现,那就是夏军还没到!”

李文忠稍稍松了一口气,然后立刻下令:“立刻整军备战,准备滚木礌石、热油箭矢,李欣!我亲自写一封书信,你带上书信和陛下的敕令手书前往宣城,让汤和将军调来三万兵马……”

整军备战,防御城墙,调拨援兵,向宣城示警……

李文忠有条不紊,迅速把事情安排好。

至于夏军会不会来高淳,戚继光会不会猜错了?

这个问题李文忠根本不会考虑。

夏军若是不准备突袭,为何在无锡屯驻大军,蓄而不发?并且,高淳也的确是明军的破绽,即便对方不来,明军也要派兵前来弥补破绽。

眼下的明军,就像是需要不断修补的羊圈,而夏军就像是在羊圈周围垂涎欲滴,随时准备突入的饿狼。

若是羊圈出现一个破绽,那饿狼就会扑入其中,整个局势都会败坏。

呜呜呜!

长风呼啸,夏军在进入高淳境内后,沿路的哨所、卫所都被迅速解决。

北府军的兵卒都是以一当百的猛士,一百个人结阵就能围杀四阶罡气将校,一千人结阵,解决五阶和六阶的武将不成问题。

谢玄一声令下,一千兵卒分成了十队,沿着河道飞奔疾驰,沿路的哨所卫所没有大将镇守,连抵抗的力量都没有。

不过在接近高淳东侧城郊的时候,抵抗逐渐的变强。

十队北府军兵卒已经无法完全控制局势,少部分卫所在覆灭之前,顽强的点燃了狼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