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龙战于野 君臣不密(第3/4页)

上次东吴被王景迅速击溃,

和大夏水师渡海,直接越过重重防线从侧后方插入,直接导致孙策、太史慈大军无法北返有着很大的关系。

虞允文后来和不少人复盘这场战役,对于大夏水师的渡海登陆,有着极深的印象。

大宋的都城临安,同样靠近海岸,甚至大夏水师可以直接经海路直达临安城下……虞允文准备把十五万水师放在杭州湾内外的众多岛屿。

用这些岛屿构成防御体系,阻挡有可能出现的大夏水师。

“五十万禁军,还有五万水军!一共五十五万大军,我们出动了大半的力量,对得起明军给出的条件了!”

赵鼎说道。

殿内的众人听到这话,都点点头。

大宋付出了这样的代价,若是能击败夏军,大宋肯定要按照盟约,北上吞下苏州之地,把大宋的疆土一直推到长江边缘。

当然,要是败了那就什么都不用说了。

赵昚微微犹豫,然后咬牙说道:“好,朕便听几位爱卿的意见,此次大战,虞爱卿负责大军调动,赵卿负责粮草辎重,李公参赞军机……”

“大宋国运,便托付给几位了!”

虞允文和赵鼎等人听到这话,无不神色动容,上前下拜,“臣等必不负官家所托!”

在赵昚和群臣商议过后。

虞允文亲自出马,和明军的使者谈条件。

在谈条件的同时,赵鼎已经开始动用不断分发文书,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始调运粮草,准备器械,为北上出兵做准备。

大宋用来征战四方的精锐禁军,开始缓缓运转,蓄势待发。

作为最关心国家大事的大宋太学生、临安的众多士子、读书人,有不少人也感受到了临安的气氛有些紧张。

有消息和门路的人,已经知道了朝中的决定。

不少士子在青楼、酒楼高谈阔论的时候,情绪激动之下,不免提到了几句,

光是这些零散的话,就能让一些潜伏在临安的探子,知道想要知道的消息。

像是这样朝中做出决断,城内的百姓、读书人很快知道,还相互议论的事情,在宋朝几乎是常见的现象了。

历史上北宋灭亡的时候,大将姚平仲曾建议出城夜袭,结果还没出城,消息就传的沸沸扬扬,甚至有些人已经开始庆贺夜袭胜利了……

俗话说,臣不密失其身,君不密则失其国。

大将出城夜袭,本应该是极为机密的军国要事,结果还没出动就传了出去,最后,夜袭的结果可想而知。

建议夜袭的姚平仲出城,只是攻破了两座军寨,就被早有准备的金军围住,最后只身突围,狂奔八百里直接跑到了蜀中隐居山林。

从后来大宋朝廷不断下诏,请姚平仲出山效力的情况看,宋朝的君臣显然都知道劫营失败,并非姚平仲的错,还想要重用他这个大将。

或许是因为劫营失败,直接导致李纲被罢免,然后北宋灭亡,心中愧疚,一直到宋孝宗乾淳年间,姚平仲八十岁才走出山林……

此时在神州世界,姚平仲已经是南宋军中的大将,地位虽然不如韩世忠、孟拱、吕文德,但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将校。

只可惜,在大宋王朝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氛围下,一个个读书人都颇有指点江山的情怀。

明明知道军国大事不能随便的泄露和讨论,却总是忍耐不住,习惯性的想要在青楼中,在那些名妓崇拜的眼神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临安城内一座比较出名的酒楼内。

二层、三层的雅座雅间中,便有不少读书人聚会,尤其是雅间中,不时的传出丝竹之声。有专门演奏的歌女琴女奏乐。

这些雅间装饰精美,看起来比较高端,再加上距离太学很近,所以成了许多太学生请客聚会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