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口无遮掩 酒楼谈论(第2/2页)

口无遮拦,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脑筋粗大,同时又聪慧过人……之前就说过他干过的事,他就像是三国时期杨修的高配版。

杨修聪明外露,又说错话,结果被砍了脑袋。

而他沈约,要不是在历史上和萧衍是真的关系不错,是好朋友,就凭他三番两次挑战萧衍底线的行为,肯定也会步杨修的后尘。

现在,四下无人,他又开始故态重萌。

不过他的确是聪慧过人,在京口的时候,他便看了从南梁时代一直到清朝时的史书,以及其他人写的众多书籍。

只从史书中,他就敏锐的感觉到了明清时代、南北朝时代和秦汉时代的差异。

并且从中察觉到更细微的关节。

也就是他没有说王景的坏话,要不然他这种作风,被人告上一状,就算他是南梁丞相,是不得多得的人才,也要被冷落一段时间。

“原来如此!”

萧渊明和沈约利益攸关,也都是南梁一系的人,自然不会暗中给沈约捅刀子。

他听到对方的解释,这才明白淮军的动员能力,比江南众多诸侯更加强大的原因……

江南的众多诸侯,即便是明军,也都把皇权延伸到县城。

县城以下的乡镇,都被时代不同,却身份相似的豪族、富商、世家名门把持,这是他们不约而同的决定。

萧渊明明白关窍后,感叹道:“我以前以为王上在乡镇设置官吏,未免让官吏有些臃肿,办事繁琐,没想到,还是王上高瞻远瞩,真是佩服!”

萧衍不幸陨落后,萧渊明便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了其他退路,便一心一意的吹捧王景。

当然。

他的吹捧并不是胡乱吹嘘,萧渊明内心之中,也的确对王景十分的敬佩。

所以他这番话,说的倒是情真意切。

两人在扩军和动员能力这方面,一边饮酒一边谈论,闲谈了片刻,然后萧渊明才表现出自己请对方喝酒的目的。

“沈兄,你是礼部郎中,掌管科举取士……我想要请教兄长,这科举是准备如何举行?”

萧渊明问道。

“小弟不是让兄长徇私,只是想知道科举的规矩而已!若是能早一步知道规矩,我兰陵萧氏的族人,便能提前做好准备……”

他看了一下沈约的脸色,连忙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