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敌军(第2/2页)

“据说杨广已经准备和张士诚议和,抽调主力应对我军……”

其他势力也都不是傻子。

在王景和邓羌交战的时候,淮东的四个势力都明白淮军来势汹汹,意图不善。

尤其是隋军,更是首当其冲,需要面临淮军的锋芒。

所以这段时间,隋军不断的调动兵马。

如王景和步骘之前所想的一样,杨广已经和张士诚、北府军议和,把主力大军转到西侧和北侧。

而张士诚、北府军若是头脑清晰,眼力稍稍长远一点,就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肯定不会拒绝隋军议和的提议。

至于宇文化及……他和杨广之间的仇怨,双方根本不可能议和,但双方短时间内停止交战还是能做到的。

“杨广麾下人才不少,想要攻下扬州,还需要认真应对隋军才行!”

王景心中浮现出这样的念头。

杨广的底子还是很厚实的,即便没有杨坚给他的开国名臣、名将,但麾下如兵部尚书段文振,宗室大将杨爽,大将来护儿、杨义臣,能力都非同一般。

其中兵部尚书段文振、裴矩、虞世基算是杨广的谋主。

裴矩分裂突厥,攻略西域,后来一把年纪还能成为唐朝的丞相……战略眼光和能力都属一流。

虞世基同样智略超人,不过他骨头比较软,跟着明君能当贤臣,跟着昏君,就只能当奸臣小人。

至于段文振,历史上名声不显。

但他确是杨广真正的谋主,地位比裴矩和虞世基更高一层。

杨广第一次攻打高句丽时,段文振虽然不同意他的好大喜功,一次性出动百万大军的决定,但还是任劳任怨,给他组织起浩浩荡荡的百万兵马。

百万大军,所需要的粮草物资,军械兵器,都堪称如山如海。

还有兵马的组建,编制,都属于一个天大的难题。

而这些难题,在段文振手中都得到了解决。百万大军非常顺利汇聚到辽东,各种物资也都没有丝毫短缺。

只不过,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段文振耗尽了心血,刚把百万大军带到辽东就病逝军中。

病逝之前,还给杨广上奏折,让他直接攻打平壤,不要相信高句丽以投降为名所行的缓兵之计……

他若是没死,杨广第一次攻打高句丽,未必会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