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 塞北

当建文帝的头颅被经过长途颠簸送到朱棣面前时,朱棣正在塞外。

这段时间,不光是南方的姜星火在进行清田行动,朱棣也同时根据预定的计划,开始了自己对北部边防安全的加强。

当然,在朱棣的逻辑里,加强安全绝不是多做防御,而是主动出击把敌人都打死,自己就安全了。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天空低沉得仿佛要压到地面上来,乌云像厚厚的棉被一样密布,遮挡了星月之光,使得夜晚更加漆黑深邃。

漠北的第一场雪像无数细碎的纸片,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每一片雪花都仿佛在诉说着冬天的寒冷和无情,而此时的地面已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雪毯,负责巡逻的明军士卒,脚下的棉靴踩上去就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这是北国独有的乐章。

在这片银白世界中,明军的帐篷像一座座海上的孤岛一样矗立在风雪中,它们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唯有始终屹立的哨兵仿佛是大海中的灯塔,守护着全体明军的安全。

而伴随着的大雪而来的,就是狂风,就连巡逻士卒呼出的热气都一息不到就被狂风吹散,只剩下几处微弱的火光在黑暗中摇曳,像是迷失方向的游魂,在寒风中寻找着归宿。

巡逻的士兵们裹着厚重的新式棉甲,头戴皮帽用棉巾裹着耳朵,踏着积雪,艰难地在营地间穿行,他们背着长枪,手握刀柄,身影在火盆微弱的光下若隐若现,即便如此,脸也是被冻得通红,但他们的目光却格外坚定,尤其是望向中军的帐篷时。

这两年,因为燕军主力南下的缘故,北方的边境局势变得非常不稳定,虽然有不少内附和表示臣服的蒙古部落充当着边境的缓冲区,但以鞑靼部为首的蒙古人,还是会时不时地南下打草谷,边境的明军不仅处于数量劣势,而且防守的边境线极为漫长,很难形成有效反击,往往是接到消息集结兵马后,对方就已经撤了。

而朱棣的行动却非常的果敢。

在北上的途中,于河南开始掉头向西,一路入潼关,随后主力由朱棣带领向西安行军,剩下的一部分则由朱能带领从蒲坂进入山西,由蒲坂至潼关,不仅构成了关中地区抵御东方的重要防线,也是关中地区向外进攻的桥头堡,当年秦国就是控此山河要冲以成霸业的,所谓“自古天下有事,争雄于河、山之会者,未有不以河东为噤喉者也”,便是此理。

而朱棣控制住了这两个要冲,不仅切断了秦、晋两藩的联系,更是直接让其失去了防御的意义,同时已经在代北集结的盛庸、平安,率军从大同镇出发,然后途经雁门进入盆地。

随后的事情就不需要多说了,面对四叔提着大刀的物理探亲,两个还没做好准备的大侄子乖得跟个鹌鹑似的,之前死活不愿意奉还的三护卫,这次都老老实实献上……不给也不行,因为他们的三护卫几万人马已经被团团包围了,你不体面四叔就帮你体面了。

虽然这两个小子最后能识大体,四叔很高兴,但这两个小子之前桀骜跋扈的行为,四叔不喜欢。

所以这两个小子都被圈禁到王府里了,在自己家构成的大监狱里好好悟道,什么时候放出来看情况。

再往后,便是等到补给物资在北京囤积的差不多,收集了足够的草原上的情报,就开始率军出塞了。

一般而言,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都会在秋高马肥之际南下打草谷,而汉人军队,则不会在秋收时节用兵,因为一旦用兵,就必须要征召一到数倍于己方军队的民夫进行后勤押运等工作,势必会影响秋收。

如今北方经过战乱后,人口比洪武朝时期还要稀少,因此朱棣也没有秋收时节用兵,而是在夏天就出发了,可如今在茫茫草原上转了一个月,补给线越来越长,虽然也把征服了一些小部落,获得了大量牛羊,可一直这么耗下去却不是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