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仇雠(第2/6页)

姜星火也陷入了思索。

里长、粮长这些基层无俸禄的强制职位,能取消掉吗?

显然不能。

因为一旦取消掉,收税的官吏,将直接面对数以千计、万计的原子化村民。

所以,中间必须有一个层级,来协助收税。

现在又没有电子缴税系统,只能人工收税,那人工收税就必须用科层化制度。

但大明不可能给里长和粮长支付报酬,这是必然的,要是支付报酬,全国这么多里长、粮长,如果发的多了大明根本支付不起,如果发的少了还不如不发。

而不支付报酬,或者只支付很少的报酬,就会导致一个问题出现,也就是责任和利益不对等,这就必然导致粮长和里长利用手中的权力对夏税秋税动手脚,来补贴自己。

有没有不从中获利,坚持自己贴钱出力帮朝廷收税的?

大明这么大,肯定有。

但不能用少量样本去表示普遍性。

那么朱元璋不懂得这个道理吗?那么多名臣干臣不懂这个道理吗?

都懂,只是解决不了而已,或者说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不足以解决这个问题。

解决的方法就两种,要么减轻责任压力,要么给予利益保障,这样才能让这套制度长久地运行下去,而不是说采取十家轮换的办法减轻责任压力,这种办法属于治标不治本,时间一长还是会出现制度性塌陷。

给里长、粮长发钱,那是万万不能的。

开玩笑,我搞这么多就是为了从税收各环节里抠钱,我再给你发钱,那我不是白搞了?

而且现实情况是,给这些里长、粮长发钱,很有可能不仅是发了也白发,而且人家该捞钱照样捞。

所以,那就只有一个选择了。

——减轻里长、粮长的责任压力。

“税卒卫下乡的事情,常熟县这里反应怎么样?”

姜星火有意无意地问道。

限制全国推广速度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税卒的培养速度。

现在这两年培养出来的税卒,足以覆盖以南直隶为中心的周边几个布政使司,这是因为靖难之役,造就了大量遵守纪律服从指挥的伤残士卒,这些不能上战场但能够正常生活的士卒完美符合之前姜星火在诏狱里推演的“外乡人”的条件,并且充满了荣誉感,不容易被基层胥吏和士绅所腐蚀拉拢。

而接下来的税卒培养的速度,就会放慢很多。

给这些伤残士卒培养成为税卒,不仅能够起到照顾有功士卒的作用,让士卒不用担心自己无力参与战斗后被军队所抛弃,而且还能加强对基层税收的监管,可谓是一举多得。

给他们发钱,远比给这些里长、粮长发钱划算得多。

五星上将李景隆评论道:不是大明发不起,而是给税卒更有性价比。

反正养着这些伤残士卒也得给粮食,让他们去当税卒也是发钱,没多花多少钱,就办成了更大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政策的执行,并非总是以姜星火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其中肯定有不顺利的地方。

“有好有坏吧。”

李县令说着,把随从都赶了出去,又喝了一口茶,然后接着道:“这几年,我们县发生了一件很大的事,我不知道该不该向国师和曹国公说明。”

李县令说着,眼神看向李景隆,李景隆立刻道:“国师在这呢,有什么话,你直接说吧!”

李县令点头,然后道:“这些年,我们这个县,虽然本就土壤肥沃,又有不少地方用上了化肥,收成比以往要多得多,然而实际上税收表现却并非如此,并没有增加多少税收,所以,这里面其实是有出入的。”

“你是想说隆平侯的事情吧。”

姜星火抬了抬眼皮。

李县令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