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症结(第4/4页)

这就导致了缙绅和士子,他们分头蚕食着大明的钱粮,尽可能攫取和扩大优免特权,而推卸应该履行的缴纳钱粮的义务。

优免问题,也就是缙绅和士子少交税乃至不交税的问题,现在通过税卒卫的下乡调查,已经充分地暴漏了出来,姜星火必须要防患于未然。

实际上,如果优免问题不管的话,姜星火没有插手这个世界的历史线的话,那么都不需要到二百年后的明末,只需要一百年后的明朝中叶,整个江南的赋税就因为优免基本烂一半了。

由于江南科名鼎盛,入仕和休致的官员众多,这种优免特权甚至从见不得光成为了光明正大的官方制度,一方面,松江府一度明文规定“一品免田万亩,二品以下渐少,至郎署免田三千亩”;海盐县也有明文规定“进士免田三千亩,举人一千五百亩,秀才以下再递减,监生免田六十亩,生员免田四十亩,异途出仕免田三十亩”。另一方面,诸如苏州、杭州、嘉定、湖州等,竟然将官户与民户分别绘制里图,即将一县的田地分编,列入官户图(在任及致仕官员)的,即可不应差谣,不纳钱粮,除此以外,官绅们不但摆脱了本户应缴纳的赋税,还凭借着优免特权广纳依附投靠者,由此吸收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

听完了姜星火的想法,看了看递上来的厚厚一摞文书,李景隆不禁感觉有些头皮发麻。

是的,还没开始干,李景隆就有点知难而退了。

这事在李景隆看来,压根就不是人干的。

这要得罪的人,可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数以万计的读书人和士绅、官员!

不使用雷霆手段,不动用严刑峻法,根本不可能将这些基层油滑的胥吏、差役、税官、里长、粮长等等各色人等给震慑住,从而解决“经催”的问题。

同时,对于士绅豪强的“投靠”和非法占田,这两种多占田少缴税的方式,不上刀把子,同样也不可能让他们把吃到嘴里的肥肉,乖乖地吐出来。

而“优免”问题,更是必然要开罪于绝大多数在任江南籍官员和已退休回籍的缙绅。

想想看,在任官员、致仕缙绅、士绅豪强、胥吏差役、里长粮长……要一口气得罪这么多人,而且这些人都是正经的有权有势,要削减甚至废除他们已长期攫取到手的特权,势必引起顽强的抗拒和反噬。

“怕了?”

李景隆咬咬牙:“怕个屁!”

这时候李景隆才想起来,现在已经不是洪武朝了,也不是建文朝了,自己不需要缩着脑袋,有姜星火顶在前面,自己只需要负责动刀子就行了。

什么和光同尘?现在只有光没有尘!老子眼里容不得尘!

“这就对了。”

姜星火大笑道:“曹国公破家以利国,陨首以求济,岂是士林舆论区区浮议就能动摇的?国朝有法度,敢中伤勇于任事的臣子,中枢必不姑息,所以且放开手脚去干吧!”

李景隆“哼”地出了口气,再没了犹豫,只是问道:“现在怎么办?”

“让远征军的士卒们休整七日,七日之后出发,从松江府开始,保障按顺序清丈各府田亩,上次摊役入亩没查清楚的事情,这次要一并做到,然后按照接下来下发的四点症结,一个府一个府地清查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