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告别(第3/7页)

你要是不用徐景昌,用别人,那徐景昌怎么想?

因此,既然徐景昌少年稳重,守家没什么问题,姜星火也就把任务交给了他。

“是,老师。”

徐景昌深吸了一口气,并没有质疑自己,而是勇敢地接下了任务。

柳絮满城纷飞,但徐景昌却无暇欣赏这些景象,因为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他问道:“老师有什么要交代的吗?”

朱棣带着一大票勋贵武臣离开了南京城后,姜星火自觉不自觉地明显放松了下来,他起身扶着鹤鸣楼三层的栏杆,凭栏远眺。

这些朝廷经营的酒楼,都是归属于礼部管理的,平常生意都不错甚至需要预约排队,而这层最高,视野也最好,能居高临下看到半个南京城。

柴车帮姜星火预约的是随便一层,但之前在宋礼那里露过一次脸,负责管理教坊司的小官,属于比较会来事的,直接给调到了视野最好的三层,这层一半是包厢和一半是露台,比较私密方便谈话。

姜星火平时基本不会来这种场所参与宴请,这次算是正经的第一遭,坚持付了钱以后,也算是体验了一下。

这个时代因为建筑物都有规制要求,尤其是高度,更是非常忌讳的,所以除了这种朝廷自己建造和经营的酒楼,民间的酒楼茶楼之类的,是没有这么高的。

姜星火并没有交代徐景昌什么,反而问道:“你说站得这么高好不好?”

“高处不胜寒。”

徐景昌犹豫刹那,回答道。

道理是这个道理,他本人能力并不算出众,年龄也小,全靠父辈荫庇,再加上老师姜星火的关照,才有机会在这个年纪到这个位置。

说白了,他这个国公跟张辅未来能拿到的国公其实是一样的,都是父辈为了靖难捐躯,对朱棣登上皇位有大功,朱棣得记得这份功劳,得优待他们,不然的话,就会寒了其他人的心,没人跟着朱棣了。

但对于徐景昌来说,却颇有些德不配位的感觉。

不过这种东西,人都是在位置上磨砺出来的,只要有天分,能不能配上位置,只是时间问题。

对于绝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其实最关键的不是有没有天分,而是压根就到不了类似徐景昌这个位置。

“站得高,就看得远。”

姜星火慢慢说道:“立法那边有审法寺进行,国债和银行这些不需要你操心,你要专注的,除了自己手上的低磷钢、混凝土这些的生产以外,就是燧发铳的研制进度。至于其他的事情,现在思想界吵得很乱,但你不用管,科学的推广也有人负责,这些你都不用太关注……衙门如果有事情自己拿不定主意,留着等我回来处理就行。”

“不过有一件事,我要交代给你。”

姜星火招来徐景昌,附耳低声道:“若是我不在南京的时候,有建文帝的消息,一定要火速通知我。”

徐景昌心头一颤。

两年前一场大火,建文帝朱允炆生死不明。

对外,肯定是宣称建文帝已经死了,不然朱棣的皇位是坐不了的。

但实际上,只要稍微知道内情的人都清楚,建文帝根本没找到尸首。

要知道,哪怕是大火,留不下全尸,也不至于连骨头渣滓也剩不下。

说的难听一点,哪怕是密闭空间进行高温处理的焚尸炉,也不可能把人炼的灰都没了,更何况宫殿本来就有防火设计和材料,即便是故意纵火,最后整体结构也是大抵完整的……这是必然的,设计师和工匠干的就是专业的活,不要用九族去挑战他们的专业性。

所以真相只有一个——建文帝根本就没死。

前任皇帝没死,还找不到了,神不知鬼不觉地消失了两年,这件事情虽然所有人都默契地闭口不提,但终究是公开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