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论战(第4/6页)

夜幕降临,月朗星稀。

京城东南方向一条街道上的酒楼二层雅座上,一名书生模样的男子正坐在桌旁悠闲品茶,他穿着一袭灰色布衫,长相很普通,皮肤偏黑,若不仔细辨别的话,根本认不出还是外国人。

而他旁边,则是坐着几个比较明显的外国人。

是的,外国人在大明也是有小圈子的。

最近琉球国、吕宋国的王子们中间,混进来了一个重量级人物,前安南国王胡汉苍。

这是刚过完年的事情,胡汉苍他爹去跟着修经史了,他哥去铸炮了,就他天天闲的没事干,又不能到处乱跑,所以胡汉苍请求皇帝给他点事情,但胡汉苍能干啥?琢磨了他的能力后,朱棣决定把他扔到国子监去读书,反正国子监监生的一大来源就是外国留学生。

这个时代的大明就是这么霸气,在大明你别管什么其他国家的国王、王子,统统一视同仁,在大明这里全都屁也不是,来了就老老实实待着,认真学习天朝文化就完事了。

胡汉苍年纪不小了,你让他学,也学不出什么,心理上从皇帝到留学生的落差还是有的,可偏偏校园这种环境,反倒让胡汉苍有了些安心的感觉,不再惶惶不可终日,甚至还结交了几个“朋友”。

嗯,也就是吕恭、贺段志和李杰几人。

“咳咳。”

贺段志留学十年不是白念的,这时候拿着《明报》,看着胡俨实名制发表的文章,充当起了翻译官的角色。

“夫太祖高皇帝之始为法也,律令三易而后成,官制晚年而始定,一时名臣英佐,相与持筹而算之,其利害审矣!后虽有智巧,莫能逾之矣!”

“且以太祖高皇帝之圣哲,犹俯循庸众之所为,乃以今之庸众,而欲易圣哲之所建,岂不悖乎?”

吕恭磕磕巴巴地问道:“杰斯、森么,意西?”

李杰很有耐心地用大白话给他翻译了一下:“意思就是大明的洪武皇帝很厉害,现在的制度都是他晚年在名臣的佐助下制定的,已经权衡利弊许久了,后来的人就算有什么精巧的智慧也不太可能超越,而即便是洪武皇帝那么厉害的人,也要遵循官场的规则来制定规则,现在庸碌的人不可能超越洪武皇帝,想要改变洪武皇帝的制度,岂不是可笑吗?”

后面,胡俨又引经据典,说了一堆,总之就是整顿吏治是有必要的,但是必须要慎重,而且要警惕现在弥漫在民间和庙堂上的逐利风气的蔓延,要高度重视,坚决抵制,这样才能保持我们传统的礼乐文化和理学道德社会的根基。

胡俨的观点,基本上代表了学界的大儒对于经济新政不可避免地入侵到社会生活时,如同膝跳反射一样的应激反应。

这恰恰证明了持续了一年多的经济新政,对于整个大明的社会,是有着无孔不入的影响的。

经济新政在给国库带来了切实的财政收入的同时,重商主义的思潮也在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譬如市井经济开始焕发了新的活力,部分农人开始脱离土地选择进入工场、工坊打工,明代大城市的市民社会日趋繁盛。

体现在文化生活上,既包括了人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也包括了反应新的经济政策条件下的思想变动,这里面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鼓吹冲破传统礼教的爱情故事,尤其是以商人之女和书生私奔为模板的故事题材,从永乐元年开始,在南京的话本市场中大量出现。

只能说,姜星火前世明代中期的情况,开始提前上演了。

事实上经济的逐步恢复就必然会带来这种情形,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井文化的崛起,导致男女开始追求自由恋爱和个性解放是无可避免的,而这恰恰与思想界主流的理学卫道士们所坚持的传统道德社会相悖,注定会受到士绅阶层批判和压制,但也反映了明代社会中新兴的市民文化和个人主义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