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除夕(第3/7页)

明代的勋贵,普遍置办了大量的庄田,这些庄田雇佣佃农耕种,派管家管理,而庄田不一定是农田,也有可能是林地、桑林、河塘……这些庄田分夏、秋两个季节交租,一小部分是货币地租,比如铜钱或者宝钞,而绝大部分是用实物地租,也就是小麦、水稻等谷物,亦或是鸡鸭鱼和各种野味,乃至布匹、手工艺品。

所以,逢年过节别说国公这个级别,就是伯爵们,新鲜食材都是吃不完的吃,“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这个道理了。

至于水果,冬天没有那么多应季的,但秋天存下来的柑橘和梨子还是不少的。

听完了姜萱的絮絮叨叨,姜星火拿了个橘子塞到了她的手里。

“你且在此地不要走动。”

然后自己走了。

姜萱奇怪地看了他一眼,继续带着厨子和仆人们做饭。

“哑叔,您给老和尚单做斋饭吧。”

鬓角微霜的佝偻老头扭过脖子,笑着点点头,手中的刀稳定如机床般切出了一排黄瓜丝。

“嘿,干嘛呢?”

走进后院,姜星火就看到几个小孩踩着梯子趴在墙头正在观看些什么,领头的就是于谦这小子。

“师父!”

于谦见了他非但没有寻常小孩那般怕,反而示意他过来看。

姜星火谨慎地打量了一下梯子,确定不会被抽开摔倒后,踩了上去。

景清那俩小女娃,他可不知道人会不会来下狠的。

说来也怪,人都是小时候蹦蹦跳跳,蹦多远、从多高跳下来,都跟没事人一样,就像个撒了欢的兔子……可一长大了,反而往往会笨拙的跟个憨熊一样,运动能力和敏捷程度就都大不如前了。

几个小孩手里有个望远镜,一看就是从库房里摸出来的,姜星火架着一看,这才看到左边隔壁的成国公府里,正请戏班子在搭台唱戏。

从元朝开始,戏曲就已经逐渐成为最流行的娱乐节目了,现在虽然没有京剧那些,但南方的戏种却并不少,而在大明,尤其是首都南京,像是过年这种喜庆日子,但凡有能力的家族,都是要包个戏班子来唱戏的,而且过年期间要每天连着唱……有名的戏班子早就被皇室、勋贵、大臣的家里提前好几个月就预订好了,订晚了您就自个儿上去唱吧。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有比较大众化的戏曲娱乐,那就是庙会。

不管是什么地方的庙会,都是吃喝玩乐一条龙的,尤其是秦淮河到莫愁湖,更是十里风华,民间的戏班子水平不见得有多高,但氛围一定是够热闹的,反正就是听个响,人一多,戏台上吼多大声都听不到。

除了唱戏,秦淮河庙会还有各种江湖艺人的杂耍表演,变戏法的,胸口碎大石的,喉咙吞剑的,翻跟斗的,跳火圈的……要什么有什么,当然,也是扒手们的盛宴就是了,毕竟这时候没有移动支付,出门都是要带钱袋的。

“这是演的什么?你们能看出来吗?”

“《长坂坡》!”

《长坂坡》又名《保阿斗》,属于湖北那边戏曲的传统剧目,看着台上挥舞银枪走着步,对着扮演杂兵的演员来了个七进七出的“赵子龙”,姜星火越看越觉得眼熟。

……这小子不是朱勇吗?

合着没能上战场,自己上戏台过瘾来了。

不过该说不说,一把花枪在朱勇手里真是耍的人眼花缭乱,煞是好看。

“要不你们直接去隔壁看吧,爬墙头多没意思,也听不见个声。”

“好耶!”

姜星火对王斌吩咐了一声,让他带小孩子们去看戏了,荣国公府里老和尚嫌烦,不爱这些热闹,所以还真没请戏班子。

但老和尚觉得烦,那是因为他看过世事繁华了,可人小孩才几岁?不能你看完了不让人家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