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岁末(第4/5页)

这里面工作量最大的,或者说承担了主要工作的,就是吏部考功司,因为考功司是吏部里面负责京察考核的部门,主要负责的就是这块,洪武旧制里由科道言官承担起了现在总裁变法事务衙门的一部分职能,也就是负责京察的拾遗工作……这两年言路杀的杀、换的换,都察院成了“陈瑛和他的狗腿子们”,除了一开始提供风评意见,也就没他们什么事了。

嗯,作为老朱设计的“制度性制约”的一环,考功司是没权力评定官员的,真正影响一个人在京察里的初始评价的,是科道言官的话,也就是所谓的“察前建言”,等收集完了所有参与京察的京官的风评,考功司就可以请求开始京察的前期工作了,也就是准备考语和访单,这也是高官们到时候负责过堂面审的最重要根据。

吏部尚书会让考功司的主官弄出来一个所谓的《待访京官名单》,然后委托科道官秘密咨询访问。

不过今年比较简单,因为朱棣直接让锦衣卫代劳了……

是啊,你看朱棣就比老朱还务实,你让科道言官去调查,那不还是官官相护嘛,直接上特务机构就完事了,反正锦衣卫也只有调查权,还能跟言官提供的初始评价互相印证。

现在为啥整个朝堂都好像停摆了一样?

就是因为正处于锦衣卫调查的环节。

这个时间大概得有个小半个月,年前的事情都处理完了,考成法该晋升的也晋升完了,该调岗去经历“缓冲期”的也调岗了,京察又没走完程序,大家不待着干嘛?

反正等锦衣卫把《待访京官名单》都弄好,然后再给吏部,才能进行下一步。

这不,两人正聊着,姜星火掀开了窗帘,就看到外面一队锦衣卫缇骑飞也似地跑了过去,也不怕天冷路滑摔个狗啃泥。

“国师?”

领头的锦衣卫惊鸿一瞥,拨转马头又策马走了回来。

“小曹啊,干嘛去?”

姜星火最近越来越喜欢这种奇怪的厚颜无耻了,已经不算年轻人了的曹松听了,却是半边脸挤出了一朵花,只道:“公干,查人去。”

“行,先跟你说一声,鸿胪寺卿送我礼物哈,到时候记到他的访单上。”

眼看着解缙的脸都黑了,几个锦衣卫强忍着笑意。

伸手接过从马车里提溜出来的一盒糕点,曹松打着哈哈道:“国师开玩笑了。”

“谁跟你开玩笑?人证物证俱在,都记着。”

曹松有些嘀咕,但见姜星火说的认真,倒也不敢含糊,装模作样地掏出个本子,直接抽出腰间放着的炭笔,记了起来。

至于真记假记,那就不知道了。

“今天回去点卯的时候给纪指挥使递个话,访单快点弄出来给吏部。”

“是!”

几名锦衣卫离开了,临走前把糕点空盒还给了姜星火。

“这是何必?”

解缙微微蹙眉,表达了自己的抗议:“开玩笑归开玩笑,若是真有哪个嘴欠的传出去,反而不美。”

“不美就对了。”

姜星火看着他:“你都四品官了,绯袍上有俩不大不小的泥点才正常,哪有一尘不染的?现在我自己在内阁翻奏折,上书骂我的又少了吗?”

解缙一时竟不知道该说什么,转移话题道:“锦衣卫那头暗访结束,然后怎么弄?”

这就属于没话找话了。

“往年该怎么做,今年就还怎么做。”

按照过去的京察制度,那肯定是填完访单,就轮到各部寺的主官,给下属填写考评语,跟考满制是如出一辙的。

填完了考评语,就得奏请皇帝确立京察举行的具体时间,与此同时,吏部尚书需要直接住在部里办公,把除了京察以外的其他所有事情都提前处理完,不让其他事情影响到京察,一般情况下就是在京察正式开始的15-20天里,也就是过年的这段时间,吏部尚书和考功司的全体官员,都要在部里住宿处理京察等相关事宜,而且最为严苛的是,外面还有兵丁站岗,谁都不许出去,更不允许走漏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