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税收(第3/6页)

而且如今天下渐定,又逢变革之局,经济被摆在了第一位,没钱什么都白扯。

土里既然抠不出几个子儿,那就只好把目光放到了商税上面。

孙瑜道:“如今国朝支出繁多,若是要在主要城池之间筑路,并且派兵剿匪,所花银钱,太仓库怕是支撑不起。”

姜星火微微颔首道:“这里面有个说法,就是要想富、先修路。”

“修路能让商品流通起来,让百姓用到不同地方的特产,让国朝收上来更多的商税,但是,同样的,我们也要承担筑路和维护沿途治安的支出,没有光让马儿跑不让马儿吃草的道理……万事都是开头难,这个支出我们肯定是要承担的,但是如今大明国内局势稳定,虽然国库储备不够丰富,但并不需要大规模的把筑路的摊子给铺开,一条路一条路的来就是了。”

姜星火的面色依旧平静,但是眼神深处,却隐含着坚毅与期望。

前段时间,他确实有一阵子陷入了焦虑和自我内耗,但很快他就从中走了出来。

因为他有一个无可匹敌的优势,那就是时间站在他这边。

他的身体,现在还足够年轻,还能够奋斗二三十年,甚至四五十年,谁知道以后得大明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暂时的一切劣势或是不如心意,都不用着急,完全可以不用急躁,慢慢来,做好自己的,剩下交给时间。

别说是朱棣,就算是朱高炽,单论寿命,姜星火觉得自己都能很轻松熬死。

更何况,眼下只是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就已经取得了如此成就和进展了。

其实这份总裁变法事务衙门的年度工作报告,莫说是旁人听着有些吓人,就是姜星火自己念起来,在某一刹那,他都有些唏嘘和不敢置信。

不知不觉间,一回头,已经走出了这么远的路了。

而且前路并不迷茫,一件件需要做的事情,预计完成的时间,都已经设计好了蓝图。

一切都在向着光明的未来前行着。

姜星火翻开下一页稿子,继续念了下去。

与此同时他用手指捻了一下,跟他脑海中的记忆一样,并不剩几页纸了。

“海外贸易,大明与安南国、占城国、日本国、朝鲜国、吕宋国、琉球国等国家,已经建立了平等互惠的自由贸易关系,并初步建立了海外贸易商品保险制度,帮助海贸商人放心交易,已重现北宋‘开海裕国’之景象;在进出口管理方面,目前已重启广州‘怀远市舶司’,泉州‘来远市舶司’,宁波‘安远市舶司’,基本恢复了两宋以来的市舶司制度。”

这里姜星火指的是金幼孜负责的审法寺,根据宋神宗元丰年间推出的《元丰市舶司条例》为基础,改订了《永乐市舶司条例》,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市舶贸易的合法地位以及市舶司的具体职责。

“对于外国来访使团,由市舶司掌管接待各国贡使及其随员,并命内臣监督市舶司在出海许可、海上检查、收取关税等方面的作用……下一阶段的海外贸易,重点在于推进‘迁海令’的废除与沿海居民的回迁,以及在建立自由贸易关系国家的天使馆的设立。”

这里要说的是,大明虽然如今只有三个市舶司,远远比不上北宋的四大市舶司九小市舶司,但基本该有的都有了……北宋是密州市舶司、两浙路市舶司、福建路市舶司、广南路市舶司四大市舶司,下面有九个小市舶司,但在山东的密州市舶司规模并不大,小市舶司主要是以泉州市舶司、广州市舶司和宁波市舶司最负盛名,此三者被合称为“三路市舶司”。也就是现在大明重启的三个主要市舶司。

故此,虽然没有北宋九个市舶司那么多,但最主要的三个,算是重新启动了。

事实上别看华夏的海岸线很长,有很多的沿海城池,但要看航线的话,其实只有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