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捆绑(第3/4页)

而华夏古代战争,如果是本土作战,就注定会对经济民生造成重创,而如果是陆地出塞作战,则往往是靡费巨大劳而无功。

这种悖论就会导致国家不愿意打仗,毕竟打仗也是要算经济账的,不单单是看皇帝的意图和某些其他目标。

但海外开拓战争,则基本没有这个问题。

海外战争所需补给远远小于陆地,不需要十几万民夫一路人吃马嚼的运输,而且很多东西都可以到有海港的地方获取,只需要有钱就行了……嗯,没钱也行,有火铳和大炮也是一样的。

跟塞北草原没法长久占领不同,海外的据点都是可以殖民占领的,而且海外的商品价值和种类丰富程度,也远远超过陆地邻国。

至于工业发展的另一方面,也就是重工业以及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那就更不用说了,可以说是立竿见影地就能起到提高武备水准的效果。

因此,回过味来的老狐狸们几乎就是这么几下子的工夫,就揣摩明白了,姜星火为什么秉政的第一天,就要念这份准备好的报告,又为什么把所谓的工业,排到了天大地大吃饭最大的农业的后面。

这就是因为,只要让整个勋贵武臣阶层都看到发展工业对于他们的三重意义,那么勋贵武臣阶层,随着时间的逐步推移,在经济和军功的双重利益捆绑下,就会牢牢地绑在变法的战车上,而且是自愿的……一旦有人试图想要阻碍变法,那就相当于断了这些军头的财路和升官封爵路,那跟杀人父母是一个概念。

试想一下,这些军头要是知道自己父母被杀了,他们能有什么反应?当然是灭了仇人满门!

想到这里,文官们看着这些神色变化明显的勋贵代表们,不由地有些不寒而栗。

此时此刻,哪怕是再保守的文官,也知道眼下的局势是真的变了。

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变法就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推进,并且把原本就半只脚踏上船的勋贵武臣阶层,牢牢地拉了上来,人家自己都不愿意下去的那种。

众人看着姜星火,对他的手段不由地有了些许敬畏,哪怕这种敬畏只是一丝,也足够骇人听闻了。

姜星火却不急不缓地把报告翻到了下一页。

刚才他休息了一会儿,就是让这些人明白,自己的报告到底有什么意义。

毕竟他又不是新员工做工作汇报,闷头突突念巴望着早点过去。

报告的意义明面上当然是说明这一年以来变法都做了哪些工作,但实际上,则是用来作为下马威,威慑这些保守派的文官们。

如此一来,后面的考成法才好办。

否则的话直接丢出考成法的最终名单,按照明代庙堂的习惯,怕是又会变成菜市场。

真别以为这帮大臣干不出来,明代庙堂吵架,亦或是干脆动手,乃至当着皇帝的面打死人,翻翻《明史》,次数还少吗?

眼见着众人神情肃然,姜星火方才继续念了下去。

“三、经济。”

眼见工作报告到了重头戏环节,众人纷纷打起了精神。

如果说农业和工业所见到的成效还没有那么多,那么经济方面,就毫无疑问就是变法的重头戏了,也是姜星火自己在主抓的部分。

不管是支持变法的,还是反对变法的,对于姜星火所进行的经济工作都投入了高度的关注,因为这才是决定变法成败的最重要因素。

为什么朱棣这么喜欢姜星火,这么支持姜星火?究其根本,就是用姜星火的变法,能够增强大明的国力,而增强大明的国力,最明显的方面就是振兴经济。

毕竟打仗需要钱,修书需要钱,干什么都需要钱。

国库没有钱的话,皇帝放屁都不响。

有灾害了赈灾?做梦;想要大手大脚修点宫殿?做梦;打算赏赐一下番邦使者?更是纯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