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摄政(第4/5页)

“乖,今天就宿在宫里,等明天皇爷爷带你去见你娘,让她好好跟你说,好吗?”

朱瞻基点点头,伸手抓住朱棣胸前的衣襟,用力扯了扯:“皇爷爷答应我,一定要让娘原谅我!”

朱棣笑着摸了摸他的头顶,道:“好,答应你。”

朱棣对于大孙子的宠溺,其实有点像朱元璋对小时候的朱雄英。

而在朱雄英去世后,朱元璋的这种爱,则转移到了朱允炆身上。

事实上,朱元璋对孙子都十分骄傲,因此在朱标去关中视察回来病逝后,就竭尽所能地帮助朱允炆扫清障碍,朱允炆从成为皇太孙开始,朱元璋就开始为他登基继位铺路了,而朱允炆从小到大,都顺风顺水,除了在登基之前遇到一点挫折外,几乎没有吃什么苦头。

朱棣当时对于父亲的偏爱,非常的不理解和不满,但到了他自己身上,这种隔代亲又体现的尤为明显。

在朱棣当燕王的时候,他对父亲为什么时不时就要发起规模巨大的庙堂清洗,也不甚理解,他觉得这对于整个大明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可如今到了他自己,他反而理解了,甚至恨不得屠刀挥舞的更凶狠一些。

只能说……质疑朱元璋,理解朱元璋,成为朱元璋,超越朱元璋。

……

与此同时,朱高炽的府邸。

在闭门思过之前,朱棣特意下旨,允许内阁众人跟朱高炽交接一下工作,算是朱高炽最后一次半公开的露面,把该说的东西都说一下,并且借由这几个人,来向其他跟随他的官员转达一番意图,免得朝廷动荡。

“殿下,这个考成法大动干戈,能成吗?”杨溥问道。

其余人等闻言,立刻竖起耳朵倾听。

显然,这个疑问也是他们关注的焦点。

这几个月来,他们都知道吏部在忙着推进考成法,可却保密程度很高,最终名单一直没公布,而这考成法到底是雷声大雨点小,还是真的又打雷又下雨,很不好说。

现在,他们急需知晓朱高炽对于这件事情的判断,这会影响到他们后续的工作。

朱高炽沉吟片刻,道:“我也不是很清楚,不过你们可以多请教国师。”

提问的杨溥闻言,脸色微沉。

其余的内阁成员,包括胡广在内,则是低头不语。

朱高炽的态度有些微妙,不知道是不信任在场的胡广,还是有什么其他顾虑在内,但是显然在这个时刻他的每一个决定,都会影响到朝廷局势,所以朱高炽若是想要暂避风头,不表态也是一种表态。

“那我们以后便依着内阁正常的章程来做?殿下以为,这样做合适吗?”半响之后,杨士奇才抬起头,缓缓问道。

众人纷纷看向朱高炽,显然是都想知道朱高炽的态度。

这句话翻译过来很简单,无非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朱高炽露出笑容,说道:“合该如此,就依照诸位的意思,正常办事就是了。”

自己在低谷的时候,这些心腹还能坚定地支持自己,毫无疑问,让朱高炽感到很欣慰,而这一切,都是他在过往所令人折服的魅力带来的。

事实上在姜星火前世的历史上,朱高炽的这种魅力,也是他能当了二十年太子却始终屹立不倒,甚至最后登上皇位的原因……有太多出类拔萃的文官,心甘情愿地替他挡枪了。

就比如杨溥,在姜星火前世的历史上,他就是因为立储之争旗帜鲜明地站在朱高炽这边,然后在一次事件中当做了替罪羊被关进诏狱,而杨溥在狱中仍勤奋读书,从不间断,十年之间,将经书史籍通读数遍,直到朱高炽即位,杨溥才获释出狱,算是证道出来了。

朱高炽环视一圈,继续道:“不过,这件事牵扯重大,如果有难以处置的地方,就需要你们自己也仔细斟酌,多加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