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弟子(第3/6页)

“我是你父亲我也不允。”

姜星火笑笑,说道:“去海外的都是家里不受宠的子弟,想要自己打出一片天,对你,你父亲一定是自有安排的。”

“国师也不愿意开罪我父亲吗?”

姜星火认真解释道:“海外很危险,除了战斗,还有随时可能吞没舰船的风暴、令人水土不服的环境,以及可能根本没有解药的古怪病症,你还太小了。”

朱勇敏锐地抓住了姜星火话语里的漏洞:“所以国师是想帮我的,只是海外太危险了,才不让我去。”

“是。”

姜星火倒没什么被他拿住话柄的意思:“我支持你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但你现在还不能完全替自己做决定,所以方方面面思虑周全些总是好的。”

整个明军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从表面上看当然是整体,但燕军有燕山系、蔚州系、大宁系、河北系,南军里面也有很多派系,甚至用“南军”这个词来描述除了燕军以外其他大明的军队都是极度不准确的,譬如那些松潘精骑,还有塞王们的部队,很难跟“南”靠上什么边,而各大地方都司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内部更是盘根错节,根本理不清楚。

譬如现在正在当安南国太上皇的李景隆,他手下依旧驻扎在安南国境内的部队,区区几万人,就起码可以明确划分为五个派系之多。

“那国师帮我寻个差事吧。”

看着求职求到自己头上的学生,姜星火问道:“现在在军校里都学什么?”

朱勇大约也意识到这时候是到了关键时刻,乖乖回答道:“《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

“还有多久结业?现在结业标准改了吗?”姜星火有段时间没关注大明军官学校的事情了,故此问道。

“还有半年,标准比以前改了改,武试上要求火铳二十步十中三(因为本身就没准头),弓箭步射一石,矢一发三中,马射七斗,另有马下武艺五种,马上武艺三种;文试上要求《七经》(即《孙子兵法》等七本教材)义十通七,时务边防策五道文理优长,律令义十通七;实操的话,小队对抗要到‘优良’,后勤学和工程学两项至少有一项要到‘合格’以上。”

总体来讲,虽然老帅丘福的脑筋还是比较死板,军校里传统的东西偏多,但姜星火提的东西还是被基本采纳了的。

按照姜星火提的战争政策、统帅战略、将校战术、尉士战术、后勤学、工程学的六维度,具体落实上虽然没有那么精确,但总归是有个面向未来的转变,这就是好事。

其实姜星火前世的历史就已经证明,大明在很多时候还是挺与时俱进的,最起码师夷长技的时候根本没有任何心理障碍。

——好用就行,管他那么多干嘛?

姜星火了解后点了点头,他倒是没不要脸到开头就给朱勇整一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而是出于对方前途考虑,给了他认为还算可行的两个选择……毕竟把十几岁的小孩送去当海员实在是有点不人道。

“第一个,是参与征安南的军队已经陆续回国了,除了暂时留在安南国内的几万人,和永久留在交趾行都司两三万人,剩下的军队,会择优筛选进入京营,没被选中的则各回各家都司或是卫所……筛选以长江南北的这几十个卫所为主,这是已经讨论完开始落实的三大营军改计划,你要是想去,便在三大营里谋个差事,有的是新成立的部队。”

朱勇沉默了一会儿,摇了摇头。

如果是这条路,那么乖乖等个半年,父亲也会安排自己去的,仅仅是为了提前半年从军校里出来,倒是并无太多必要。

见朱勇摇头,姜星火想了想,又说道:“税卒卫大部分有火器操纵经验的士卒都被抽调走了,现在的税卒卫跟以前的税卒卫不一样,是纯粹培养出来在地方收税的,如今又过了小一年的时间,又培养了几批有伤残的老卒,说是一个卫,人数已经有了两万多,也基本都能算数、能认识字了,你想不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