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工会(第2/6页)

虽然没有发生什么冲突事件,但通过亲身经历,对南京周边社会各阶层生活状态实地考察的结果,姜星火还是比较满意的。

在工业革命的早期,社会各阶层对于这种新式力量的萌芽与产生尚不敏感,因此,对于这种新的制造力,会给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价值观等方方面面带来的变化,还缺乏基本的判断力。

华夏从先秦以来,乡土社会基本都维持了自然经济的安逸状态,而眼下南京周边的工坊,虽然吸收了相当一部分的劳动力,但却并未对旧有的社会秩序造成太大的冲击。

事实上,工业革命既是先进产品,譬如玻璃、化肥、松江棉的提供者,也是社会文化习俗的改造者,而在这种改造里,受益最大的阶层,譬如能享用的起玻璃镜子,能给自家农田大量施用化肥,能让家人甚至下人穿得起松江棉的人,反而是被这些产品所改造的最彻底的。

工业革命的产物,让他们本就优渥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所以工业革命对他们的影响其实是正面的,至少在早期是如此,而不管是农产品的增产还是桑树的溢价,也都是有利于他们在原本的不动产规模上,积累更多的财富。

而财富和权力所对应的,往往是社会地位。

这些地主士绅们的社会地位,并不会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而在一开始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受到任何动摇。

……至少在一场大变革的到来之前始终如此。

在夜幕降临之际,姜星火和于谦终于找到了方才在工坊里,工匠们不肯透漏的秘密。

在河滩的另一个回弯处,有一处规模颇大的夜市。

十里八乡的农人们推着自家的农产品,或者带点小零嘴过来卖,或者在河滩摆摊兜售些现场制成的小吃,总之一片热闹。

空气中弥漫着各色鱼腥味与草木清香、食品等混杂在一起的气息。

“走吧,去看看。”姜星火提议道。

既然这里有夜市,他自然想要亲眼看看这里百姓生活的模样,以及工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这才是能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地方,而不是在工坊里虚假僵硬的谈话。

他们都换了普通衣裳,看起来就像是寻常读书人和家里的孩童一样,几个侍从则同样扮作不同身份。

于谦跟随着姜星火,两人沿路朝着夜市赶去。

不得不说,夜市选择这条河流旁边靠近小径的地址,是最合适的。

因为周围都是农田和林地,除此之外就是远离城镇居住的区域,所以白日里基本上看不到人烟,即便偶尔碰到一两位农户,也都是在河滩捕点鱼虾的,根本不会像繁华的地区那般,人群络绎不绝。

这样,有什么不太能拿到台面上的生意出现,也就不奇怪了。

“国师,这里最近的村子,就是贫瘠的小溪沟村了,据说村民们吃不饱饭,日子很苦。”王斌指着不远处的位置说道。

夜市的灯火不算通明,但也将整个夜市映照得星星点点,在这黑暗的冬日里,更添了几分温暖。

“上来。”

姜星火看着夜市上,很多孩子都是被父母举在脖子上的,于是对于谦说道。

“不。”

于谦警惕地拒绝了,这个姿势会让他感觉到异常的羞耻,尤其是看到一个小男孩笑嘻嘻地把他爹脖子尿湿了以后。

姜星火没再说什么,而是带着于谦穿梭在夜市的街道之中。

此刻天色已经暗了,夜市的土路上人流很多,有相当一部分的工人,或许数百人,或许一千人,出现在了这里。

姜星火看着热闹的夜市,心中颇为感叹。

虽然他已经活了好几辈子,但对此情此景,仍然存有许多陌生和新奇感。

不得不承认,这里是一个充满生机勃勃的地方,让他倍感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