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劳工(第3/5页)

姜星火的声音不大,尽管如此,他的声音却似乎还是传到了每个人耳朵里。

这让众人再度一愣,旋即哈哈大笑起来。

这个世界,最缺乏的东西,莫过于谦卑。

姜星火擦了擦汗,穿上长衫,对着王斌吩咐道。

“去给酒楼下单子,请这些力工、纤夫吃顿饭,要有足量的肉菜,另外多要馒头、馍馍,少要米饭,吃不了或者想留下,还能揣回去。”

光是发点钱,估计这些人也舍不得吃,如此一来,给酒楼带点订单,倒也算拉动一下小镇经济了。

小于谦跟在姜星火屁股后面,刚才他尝试了一下搬箱子,奈何这玩意成人扛着都费劲,小孩根本在地上挪动都办不到,只好作罢。

“师父不纠结了?”

“不纠结了。”

姜星火看着陷入了一片欢乐海洋的力工、纤夫们,说道:“能做一件事,便做一件事。”

张宇初跟着姜星火,一行人沿着石桥往西走,不一会儿,便来到一处牌坊外。

牌坊很高大雄伟,基座由数块青色巨石垒砌而成,石门上挂着牌匾,写着“化肥工坊”四个大字。

过了牌坊,就是引人注目的几座巨大水车,这些水车是工坊的动力来源。

事实上,大多数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机器,譬如骡机、水力纺纱机、自动织布机,还有鼓风炉、自动锻锤……这些都是依赖水力作为动力的。

哪怕是蒸汽机刚刚出现的时代,也不意味着蒸汽机能像水车一样顺畅而安全地运转,甚至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初期,工厂主们会用蒸汽机把水抽上来作为水车的动力。

当然了,自然力量始终有其极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很多行业都需要终年稳定的能源供应,而水力做不到这一点,水力会受到雨量、汛期、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蒸汽机则不然,蒸汽机只需要煤炭,所以第一次工业革命,才是人类动力史的一次伟大进步。

张宇初带着姜星火走到一处水车的房屋前,这间房子比较大,看起来足足有方圆三丈左右,里面安放着一台巨大的水车和相应的维修设备。

这就是这个时代最大型号的水车?

虽然已经知道,但是在亲眼看到的时候,姜星火仍旧感觉到对古人技术的震撼,水轮、凸轮、连柄、转轮、嵌齿轮、针齿轮、偏置曲柄、撞板……很难想象,这都是工匠一刀一锯制作出来的。

而眺望干净的玻璃窗外,可以看到河流从房屋前方流过,而被河流冲击带来动力影响的转轴,则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机械结构,带动着水车的转动。

显然,水往低处流,这不是一句废话,而是正经的水力机械原理。

大多数的水车都是利用天然河流的河水来转动转轴的,有时候需要借助人工水渠的帮助,有时候会弄水坝,让水坝形成高度差,或者水坝和水闸相结合的模式。

姜星火又参观了几个水车的房间,发现其中似乎并不完全相同。

“这些水车,是不同的类型?”

“对,主要是水轮的类型不一样。”

经过工匠的详细解释,姜星火才明白,这种水车的水轮有三种类型,下冲式的是利用水流的动力进入水轮的底部,而上冲式则是利用水从高处落下的重力冲击水轮叶片,这种水轮只有在需要加大动力的时候才会用到,除此之外,就是民间常见的水平式水轮,所需的技术工艺最简单,但缺点就是需要人工循环踩踏的动力作为辅助。

“现在用的都是新研制的水车,这种水车的能力非常强悍,不论是效率还是转速度、器件耐久都比以前的水车高了不止一筹。”工匠介绍道。

“嗯,这种水车,是专门研制出来给咱们生产玻璃时处理材料所使用的。”张宇初笑眯眯的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