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调研(第4/6页)

“这也不算什么。”

掌柜还想尝试:“这是贵人照拂,小店委实不敢收国师的钱,国师要不留一幅墨宝吧?”

姜星火莫名地想起了严嵩和六必居的故事。

王斌付了钱,姜星火没再说什么,便带着几个孩子告辞,掌柜亲自将他送至门外。

侍从们守在门口,外面的人没得到什么消息,而里面的人自然也不敢宣扬出来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

姜星火带着几个孩子看着运粮河上辛苦搬运货物的力工,像是勤劳的蚂蚁一样,来来回回。

“什么都没改变。”

姜星火拍了拍于谦的肩膀,问道:“有权力的感觉,你认为好吗?”

于谦倒也诚实:“我没有,但是我觉得若是能像师父一样,能把权力用在正地方,挺好的。”

“呵~”

姜星火舒了口气,空气中出现了欠欠的白雾,重复道。

“可我还是什么都没改变。”

姜星火陷入了某种巨大的疑惑之中,他今天解决了几件事,但似乎又什么都没解决。

他所做的一切努力,看起来在大的方向上,自上而下地起到了改变整个国家方略的作用,继而让历史走上了新的轨道。

但仔细想想,这种脱离了百姓的变法,真的是正确的吗?

姜星火有了一丝怀疑。

这种怀疑,不是怀疑他能不能成功。

成功的案例,当然是有的,很多国家都有过自上而下的维新。

姜星火所怀疑的,是这种变法给身处于历史洪流底层的百姓所带来的的阵痛与种种考验,是否真的是如他所设想的那般温和,毕竟有一句话说得好,时代的一粒沙,落到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大山。

看起来自己每天忙前忙后,要开很多会,见很多人,处理很多国家大事,与皇帝和大臣们勾心斗角,可说到底,姜星火却发现,自己越来越对底层的百姓,缺乏足够的了解了。

“国师?”张宇初见姜星火半天没说话,以为是在生自己的气,这时候也只能主动试探道。

姜星火反而道:“那个捕头是不是还躲在酒楼里没敢走?让他去给我寻几个做货运的船老大来。”

张宇初亲自去传话,捕头不知道国师想干什么,但还是依着吩咐,把小镇码头上的几个船老大给“请”了过来。

大约是得到了捕头的吩咐,船老大们知道当面这个带着几个孩子的青年身份不简单,于是一开始都不敢说话。

“问你们些事情,烦请据实说。”王斌在一旁提醒道。

“现在榷税的情况如何?”

船老大们一开始看到了张宇初不敢说,姜星火问:“张真人工坊运输玻璃和化肥,可曾如数给钱?”

“自然是如数的。”

姜星火又问了几个问题,大约是见姜星火态度很好,于是这群船老大说着说着,反而都说开了。

“这一年到头,榷税则愈来愈烦,税额也愈来愈高……”

“商税的比率没变,税额怎么越来越高了呢?”

一个船老大小心翼翼地回答:“都说国师要征210万两商税,所以税吏就多征了一些,我们在京城地界来往,京城里都没这个说法,晓得是他胡乱寻得理由,可也不敢多说什么。”

姜星火的眉梢挑了挑,又问道:“那一路沿着运粮河运输,都要交些什么税?”

“库房、店舍、还有停储客商货物的栈房,必须每日按人货数量来纳钞。”

“驴、骡、马车,但凡是受雇装载货物,出入京城或其他城池的,每辆也必须缴纳单独的车马税。”

“运粮河和官道,这些水陆通道,每隔一段路程就有官吏设关卡税监,然后过税关,就得按照路程远近、装载货物多少,分别征收相应的税。”

“都有什么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