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哭陵(第3/7页)

“好。”

眼下是公务状态,王景不会带有私人情绪,既然这是主官交代的公务,那就没什么好推辞的,王景点了点头,拿着手中的两份文书走向公案。

旁边自有小吏伺候着点了油灯,灯蕊燃烧时,散发出温馨的光线。

“武定侯薨(hong一声,特定代指王侯之死)了?”

“昨晚薨的,没赶在跟太祖高皇帝同一天,倒也让人好办了许多。”

卓敬有些伤感,王景一时有些感慨,两人此时倒是放下了矛盾。

毕竟,这在王景、卓敬这些经历过洪武-建文的风风雨雨的老人看来,更像是……旧时代的落幕。

因为朱元璋驾崩以后,仍然活着的开国侯爵,只剩下了长兴侯耿炳文和武定侯郭英两人,长兴侯耿炳文现在没死,但还不如死了,朱棣的记仇程度并不一般,如果没有姜星火的到来,那么按照原本历史线的轨迹,耿炳文应该明年就要在家里自尽了。

而耿炳文的情况两人心知肚明,这样说的话,武定侯郭英其实是开国侯爵里,唯一一个可能是寿终正寝的人。

武定侯郭英曾随同颖川侯傅友德平北虏纳哈出,复征北元于捕鱼儿海,手刃蛮子太尉,经常给蓝玉、傅友德这些天下名将当副手,靖难的时候他也给耿炳文、李景隆先后当副手,打了真定、白沟河两场大仗,不过他跟朱棣关系不错,跟朱棣作战的时候也借口年老体衰没怎么出力,跟全力以赴要把朱棣弄死的耿炳文不同,所以朱棣并没有把他当敌人对待。

如今郭英的死讯发到了礼部,便是让礼部商议该以什么规格进行葬礼,又该以什么规格进行追赠。

“要破格追赠吗?”王景沉吟了刹那,问道。

卓敬摇了摇头,只说道:“破格不了,按追赠国公来拟吧。”

按大明的规矩和礼部正常的流程,侯爵死后追赠公爵,公爵死后追赠王爵。

“谥号呢?”

追赠没什么好说的,礼部只是负责拟定,决定权在皇帝手里,而谥号则基本是礼部结合其人一生功过来定的,皇帝基本就是看一眼,如果差不过就这么着了。

王景沉吟片刻道:“武定侯身经大小百余战,刀箭瘀被,体若刻画,然英毅之气,濒老不衰,又能善抚士卒,人多用命,该当一个‘威’字。”

苏洵《谥法》曰:“赏劝刑惩曰威,猛以刚果曰威,以责服远曰威”,郭英显然配得上这个“威”字。

“第二个字呢?”卓敬又问道,今日他似乎特别尊重王景这个左侍郎的意见。

“武定侯曾随大将军徐达下山东、平中原、克大都、略定陇右及山后诸州,前后遇敌,往往先登陷阵,斩获无算……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

“威襄。”

卓敬念叨了一下,捻须笑道:“好,老夫也觉得合适,那便依着你的意思。”

王景低头看第二份文书,卓敬却冷不丁地说道:

“也不知你我二人今日在此给人定谥号,它日自己又该是什么谥号。”

王景的肩头微微定住,复又一副自然的姿态:“且留后人来评吧。”

第二份文书是交给云南的。

在永乐帝的命令下,内阁已经拟好了,礼部的任务是按这份圣旨的基调,来给云南的各土司同样下达行文。

“敕镇守云南西平侯沐晟曰:昔尔父黔宁王承我皇考太祖皇帝命,镇云南,抚按怀柔,克尽其道。故能使远夷慕义,军民乐业,朝廷无西南之忧。尔兄亦能继述,边境以宁,此皆尔所知也……法尔父怀柔之方,使军民皆安,远夷顺附,斯志孝两全矣。”

表面上这封圣旨是以带有某些斥责的意味来对待西平侯沐晟,但若是这般轻巧,也就不需要卓敬交给王景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