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大棋(第3/6页)

如此一来,不算秦王和晋王处于二线的兵马,大明帝国北线可用的战兵分布就清晰无比了。

西段甘肃宁夏两地共7.7万战兵,中段宣府大同两地共4.5万战兵,东段北京辽东两地共13.6万战兵,北线战兵共计25.8万。

除此以外,山东、黄淮还有6万备倭军和2万水师应对朝鲜、日本方向,同时也可以随时沿海路机动。

南京方向则有23万燕军主力,以及8万南军收编部队,共计31万机动兵力。

再加上遍布全国的、经历靖难之役还剩下的160余万卫所兵,大明帝国的全国总兵力高达225万。

虽然跟洪武二十六年的191.5万卫所兵加57.5万用于野战的旗军,共计249万大军的规模相比有所缩减,但依旧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数字。

作为如今的世界第一强国,大明帝国的全国总兵力,超过了位居第二的帖木儿帝国一倍以上!

所以大明是真的不怕帖木儿帝国来打,以大明的国力、疆域、兵力,这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有能力灭亡大明。

这也是朱棣敢征安南的底气所在。

大明军队的数量,都快赶上安南的人口了!

“你的身体能承受得住吗?”

朱棣关切地看向朱能。

“咳咳……没什么大碍,只是最近有些咳嗽。”

朱棣点了点头,几个国公里,丘福太老了,徐辉祖要北上,徐景昌小屁孩一个,李景隆倒是年龄、资历、能力都还凑合,但朱棣信不着他……眼下也没有特别好的理由,毕竟总不能说你咳嗽就不让你率军南征了吧?所以征安南这件事,还非得朱能不可。

朱棣与朱能、丘福、金忠三人又商议了一番征安南的一些细节,大体上的东西早都准备好了,如今也只是最后敲定,这样一来,征安南的全部计划,就已经彻底落实了,只待十几日后,一纸檄文就可以出兵南征了。

待三人散去,朱棣这才看向默默当了半天隐形人的朱高燧,问道:“什么事?”

“随日本使团来的商人开始卖货了。”朱高燧凑近了低声道。

“嗯?”

朱棣愣了愣,示意朱高燧仔细述说。

朱高燧把今日收到的消息从头到尾说了一通,什么限购,什么摇号,什么砍价小刀,朱棣指着他笑道:“你猜猜这是谁的主意?”

“这……”朱高燧当然知道答案,但是他不能说。

“国师总是有主意的。”

朱棣手里的长杆拍了拍桌面,对朱高燧吩咐道:“甘肃和宁夏的城池、堡垒防御不足的问题,你写个条子,去问问国师,看看他有没有好主意,帖木儿那老瘸子现在入侵的概率虽然不算大,但有些防备总是好的。”

“好。”

朱高燧看了看父皇,欲言又止。

“你想问什么?”

朱棣双手撑着长杆,靠在木桌上,定定地看着他:“是不是想问这件事是不是朕默许王景的?是不是想问朕是不是对国师无圣旨擅自调动飞鹰卫不满了?”

“是,父皇明鉴,儿臣的什么小心思都逃不过父皇的火眼金睛。”

而“火眼金睛”这个词,还是朱高燧看《明报》上话本学的,算是流行词汇。

“不插手不代表默许,那是王景自作主张,他自己承担后果,朕没他、也没你想象的那么小心眼……不满当然有,换哪个皇帝来都会不满,你坐在朕这个位置上,你也会不满,知道吗?但也仅仅是不满而已。”

朱棣叹了口气,吹了吹胡须:“老三呐,你知道当皇帝,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儿臣不敢知道。”

上次的龙袍事件已经让朱高燧有心理阴影了,他直接捂住了自己的耳朵。

……但是没用。

朱棣继续自顾自地说了下去:“朕这几天也读了读书,《汉书》说得好啊,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