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决胜(第3/6页)

前一段是反驳曹端的“郁郁乎文哉”,后一段则是陈亮与朱熹王霸之辩时的观点,被姚广孝引用了过来。

姚广孝的反攻,核心主旨就是继承他开头的“要根据时势而变通”,进一步延伸到了“变通的关键在于人”。

换言之,就是说要因人而异,而非死板地师法先王。

决胜局虽然没有唇枪舌剑,但这种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交手,却显得比之前所有对局都来的沉闷而……精彩。

精彩到就连躺在街边喝汤的高逊志和汪与立,都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目不转睛地思考着二人辩论的一招一式里,所蕴含的深意。

两人各执己见,互相辩驳,而从辩论中所体现的智慧,也使两人在对阵中展现出了从开赛以来最令人惊讶的一幕——他们不仅仅是在阐述自己的看法,而且还在紧密地联系着庙堂时局,针砭时弊,这是“王霸之辩”和“义利之辨”并未有的,而这种紧跟时事的状态,显然也让辩论凭空多了几分重量,这里的输赢,可就真的关乎到眼下所有人的利益了!

而台下的观众们,也不由自主地陷入了深思。

很多人都翻阅过无数遍孔孟等圣人的著作,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如此专注地听两位大儒的辩论。

这就好像你吃饭的时候,偶尔看到隔壁桌的客人,忽然吃了一道跟你不一样的菜,迫使旁人出于好奇心也想看上一眼,甚至想凑过去插一筷子。

……

“这说的什么意思?什么周公啊人啊的?”

躲在角落里的朱棣听得无趣,他本以为会有什么互相骂娘的交锋,谁知道就这?

朱高炽刚想给父皇解释,然而却忽然呆呆地看着窗外,瞠目结舌了起来。

由于他们是处于双方热气球空战战场的西北方,也就是诏狱前“T”型街道的竖道的左边二楼,所以他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东南方的空域所发生的情况。

飞鹰卫的十几只巨型热气球悉数升空,正在拦截三只来路不明热气球。

远处的天边,一团又一团的“烟花”正在炸起,那是暴昭手下满载着猛火油的热气球凌空爆炸的景象。

此刻的空中硝烟弥漫、火光四射。

虽然距离还比较远,但依旧能感受到那种震撼性的效果,令人心旌神摇,难以自己!

而此时扮演着“皇帝”坐在二楼窗前的朱高燧,也忍不住喃喃道:“这……这……真漂亮……”

由于窗棂的视线遮挡,在二楼里面的朱棣并没有看到他俩所能看到的情景,连忙疾走了几步来到窗边不远处,这才看到远处空战的场景,一时也不由地怔住了。

人类,在空中作战。

曾几何时,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实现的东西,而如今不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已经成为了现实。

这便是科学给军事技术带来的变化吧!

朱棣回忆着,脑海中浮现出了昔日的往事,仿佛看到了在诏狱的最后一课,自己跟姜星火讨论未来的战争模式时的场景,不禁慨叹万千。

那时候姜星火说的话,自己还不可置信。

“等等……”

朱棣忽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谁调动的飞鹰卫?

按理说,飞鹰卫没有自己的命令,是不能擅自调动的,毕竟这是可以居高临下监测皇宫的东西。

可眼下东南方空域被击落的不明热气球,显然不怀好意,那么唯一有可能或者说有能力调动的,就是姜星火。

但姜星火不是去下关码头接李景隆去了吗?

就在这时,派来报信的人终于赶到了,非是旁人,正是曹阿福,还是李景隆机灵知道轻重,百忙之中没忘派人给永乐帝解释一下调兵的事情。

毕竟这是在京城里调动兵马,虽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兵马,但总归是大明的军队,还是皇帝直属的军队,事急从权一边做事一边打招呼,跟先斩后奏事后补手续,显然在皇帝那里的感受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