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穷理(第4/7页)

聪明如他,当然明白了姜星火这句话的意思。

……坏了,真被他找到了!

而且,还不是断章取义,是正正经经的孔子原话。

片刻,姜星火才开口问道:“既然横渠先生说的你不认,那你祖宗说的,可还认?”

“这是什么意思?”

纪纲蹙眉小声问李至刚道。

李至刚没有马上回答他,而是多琢磨了几息,方才回过味来。

“表面意思是孔子说他只看到了颜回的进步,从来没看到颜回的停止……但若是结合《有命论》里‘穷理尽性知天命’的解法争议,那就成了圣人的天理和天命,到底是学而知者,还是生而知者?”

如果以后世人的视角来看,这算个什么问题?

直接回答,这世界上就没有圣人,孔夫子也是学习来的,不就完事了?

但把这个问题放在明初,放在理学,放在诏狱里的此时此刻来看,这就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颜回是不是圣人?

是,封为复圣,陪祭于孔庙,谁敢说他不是圣人?

那么二程的解题法,就被姜星火找到了一个巨大的漏洞。

也就是说,如果穷理尽性知天命是一体的,那么为什么圣人颜回,按理说已经应该知天命,已经尽性的圣人,在孔子嘴里,还在进步,还没有停止?

没有停止,就意味着没有到“穷理”的极限。

而圣人,在如今的定义里,一定是通晓天命,已经是尽全人性的。

这就出现了巨大的、不可解释的矛盾。

穷理≠尽性=知天命

——二程的解题法,被姜星火证伪了!

这也是程朱理学缝合过多的弊端之一,缝合的东西终究是缝合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当遇到《论语》明确的、不可和稀泥的原句的时候,就解释不通了。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心知肚明。

孔子不是圣人,颜回不是圣人,世界上没有圣人,没有生而知之者,道理不可能穷尽,人性不可能尽全,天命不可能知晓。

孔希路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同时“穷理、尽性、知天命”,三个项目同时达到100%状态的圣人吗?

未必不知道,只是不愿意,也不能承认而已。

因为孔希路要是这么回答,那他就彻底输了,不仅仅是输了辩经,而是输了他所拥有的一切……身份、地位、名望、荣耀。

孔希路他的身份,是圣人之后,这是他一辈子抹不掉也不可能抹的标签,是他的立身之本,可如果圣人从理论上不存在,他是个什么东西?

孔希路学的,是程朱理学,如果他这么回答,那么就在亲口承认程朱理学里面地基级别的《有命论》,是错的。

《有命论》如果错了,会引发什么后果?

为了“穷理”而进行的“格物致知”,也就是《格物论》,也从根子上错了。

《格物论》错了,那么程朱理学的《理气论》,以及重要的“理一分殊”定律,也一并要被动摇。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莫过于此。

眼见着整座理学大厦都有动摇的风险,汗水从孔希路的额头大滴大滴的滑下,模糊了他的眼睛,迷蒙了他的心神,让他的呼吸都沉重起来。

“怎么,哑巴了?”

姜星火挑了挑眉,笑吟吟道:“莫不是你觉得颜回不是圣人?那么你告诉我,谁是圣人?圣人又是什么呢?”

孔希路一个圣人之后,当然没有把颜回开除圣籍的能力。

虽然将颜回开除圣籍,就可以从根本上堵上这个窟窿。

但这件事,普天之下只有朱棣能做到。

可是朱棣要是真动手,那就不只是从圣籍上开除一个颜回的问题了。

黄信和李至刚都饶有兴致地看着孔希路怎么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