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派系(第2/6页)

姜星火在一开始微微诧异后,很快就明白了永乐帝的意思。

……这是某种带有暗示性的政治表态。

明明庙堂上的卷起的风暴已经如此恐怖,但在姜星火回京的第一时间,永乐帝并没有急着召见他,甚至没有让他去跟黑衣宰相商量对策,而是让他先去五军都督府,去跟将军们讲一讲火器战术和军阶制度。

朱棣其实只想告诉他一个意思。

刀把子还在朕手里,别慌。

是的,虽然守旧派掀起的风暴是这般骇人,陈瑛纪纲两个猪队友的操作也着实不靠谱,但朱棣还是沉住了气,并且给予了他能给姜星火的最大支持。

只要军队在手里,最坏的结果就是大开杀戒,变法还是能推行下去,这是兜底。

至于姜星火要怎么处理,处理的是难看还是漂亮,那是姜星火的本事了。

想通了这一点,行程有些匆忙的姜星火也缓了下来。

不知道是将军们没把他这个军校副校长当外人,还是吵得上头,压根就不在乎有人进来了,姜星火跟柳升坐在后边了,他们还在吵。

由于理论地位更高半格(靖难功臣之首)的老帅淇国公丘福,虽然还担任着中军都督府左都督,但他兼任了大明皇家军官学校的校长,而且很享受这个即将桃李满天下的职位,平常就在燕子矶常驻办公了,不怎么回城里来。

所以现在主持五军都督府日常军务的,是刚带着军事观察团从江南回来的左军都督福左都督、成国公朱能,相当于五军都督府的一把手。

而魏国公徐辉祖,则是作为朱能的副手,也就是五军都督府的二把手在履行职务……好吧,永乐帝不待见徐辉祖,其实徐辉祖现在在五军都督府也就是个摆设,而且他马上就要跟着朱高煦一起去北边了。

而徐辉祖二把手的职权,则会移交给即将回国的——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子太师、曹国公,百官之首,李景隆。

嗯,李景隆百官之首的地位,只存在于上朝队列中就是了。

将军们争吵的,主要是三个议题。

分别是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的机构、人员、职权、兵力的归属;火器部队经过实战检验后的表现评估与火器战术的下一步应用;明军将领的军阶评定制度。

而这三个议题里,后两个都跟姜星火有关,这也正是他被请来的原因。

第一个问题便是由李至刚建议后,再加上姜星火在狱中提到过,朱棣在去年就已经下定决心,好好建设北京。

所以在改北平府为北京顺天府后,永乐元年正式下了相关的圣旨。

设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军事)、北京行部(政务)、北京国子监(教育)……其他的跟五军都督府没关系,主要是北京新设立的留守行后军都督府,多了一个都督府,相当于多了一块新的大肥肉。

行后军都督府置左右都督,这是常规操作,而且魏国公徐辉祖平调担任左都督继续当吉祥物,镇远侯顾成担任右都督实际主持军务,都是永乐帝安排好的事情,没什么可争的。

能引起将军们的争执,是因为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的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是无定员的!

是的,无定员的意思就是,只要你有能耐挤进去,原本官职低同时原地蹉跎了多年资历足够的,马上就能借着这次机会升上去……而且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管着北直隶和辽东都指挥使司、大宁都指挥使司的军务,权力相当大,所以将军们都挤破了头,想从中分一杯羹。

“魏国公你这是什么意思?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掌管着六十一个卫,不是只有一个卫!”

靖安侯王忠在又一次被拒绝后,直接大声质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