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夜乱(第4/6页)

但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经过此次平定白莲教叛乱,士绅对江南诸府的绝对控制必然会瓦解……包括已经大致掌控的常州府、松江府等等。

经此一役,在与士绅的拉锯中,朝廷一定会占据更多的主动权。

虽然锦衣卫有些耳不聪,目不明,不过,在姜星火的严令之下,锦衣卫们依旧在努力探查着白莲教活动的情报,并且把消息传递给了各级将校,让他们提高警惕。

不过,锦衣卫们的活动重点却是苏州府这个战场的方向,锦衣卫把大量的人手和资源倾注到了这里。

毕竟,这次围剿白莲教的主力是平江伯陈瑄的舟师和税卒卫,陈瑄倒还好说,二皇子朱高煦可是不好惹的。

若是在白莲教的手中丢掉了苏州府的任何一个县城,那可不仅仅只是颜面扫地那么简单,说不得,二皇子就要大开杀戒了。

更关键的是,苏州府可是南京的门户!

苏州府一旦失守,整个江南,便有可能彻底陷入白莲教的掌控之中。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永乐帝又怎么可能不勃然大怒呢?

所以为了保证前线战局不在情报上拖后腿,锦衣卫理所当然地把大部分注意力投入到了苏州府的太湖战场周围,而忽略了对已经是“后方”的松江府的注意。

而更让锦衣卫们送了一口气的是,所幸,国师的决策十分英明。

大黄浦水路已经打通,一旦大量的粮草源源不断抵达战区,明眼人都知道,太湖一带的形式顿将逆转!

……

夜幕降临,黑漆漆的夜空中,繁星点缀,偶尔有流萤飞舞。

在距离码头不到五百步的一处民居内,灯火通明,房间里摆放着一张桌案,桌案两边坐着三名男子,他们身披甲胄,腰挂刀剑,显然是军伍中人。

这三人正是徐景昌、朱勇、张安世三兄弟。

白天的时候,他们扛着沙袋去了堤坝上,眼瞅着大堤安然无恙,方才回城休息,如今人手紧缺,睡了几个时辰,就又得起来当值了。

不过好在都是些少年郎,正是最能熬夜的时候。

哪怕军中不让饮酒,光是茶水一杯接一杯地灌下肚子里去,也是不见停歇,不仅交杯换盏,而且还高谈阔论了起来。

以茶代酒,把自己都骗了。

几个军校生,半夜还能聊什么?

当然是纸上谈兵了。

不自觉地,三人就聊到了当下太湖的战局。

在朱勇和张安世看来,这应该是一次十拿九稳的胜仗才对,只需稍作调整,大明便可平定叛乱,收复失地,恢复往昔荣光。

所以,他们对于战局的判断都很乐观,主张等第一批粮食到位,就快速进军,速战速决。

但唯独出身魏国公府的徐景昌眉头紧锁,似乎有些不快,他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劝慰道:

“此战凶险,不可轻敌啊!还是要等粮食囤积好,方可步步为营,彻底锁死白莲教叛军的活动空间。”

话刚说完,屋内顿时陷入沉寂之中,这话对于他们来说,可实在是太熟悉了……张安世脸上露出一抹尴尬之色,随即讪笑问道:

“可是魏国公来信了?”

“是。”

跟这俩身份地位差距不大的好兄弟,徐景昌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他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正是他的大伯魏国公徐辉祖寄给他的家信。

徐景昌是徐达之孙、徐增寿之子,朝野最近有传言,永乐帝追思徐增寿在靖难时暗中帮助他却被建文帝杀头,有意让徐家一门两国公。

而如果真的追赠了徐增寿国公,那么这公爵的头衔,无疑是会直接继承到徐景昌头上。

这可比还得等他爹朱能死了才能继承爵位的朱勇,以及靠着“我的大皇子姐夫”狐假虎威的张安世要煊赫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