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转变(第2/3页)

有了武力后盾,他才能心平气和地跟人去讲道理。

而通过多次阻断他们起势的策略,从一开始,局面的掌控程度,就在向着姜星火预想的方向发展着。

“什么叫矛盾的主要方面?”

姜星火指了指刚才出言讥讽他的宗超逸,自若地说道。

“其实刚才那位问我是禀阳正气而生的君子,还是禀阴邪气而生小人的生员,说的就很好嘛。”

聆听着的众人,绝大多数听到姜星火拿刚才嘲讽他的事情举例子,都觉得有些诧异,更没想到姜星火会如此坦然地面对这个问题。

“就拿刚才他说的《渔樵问对》来讲,这篇文章里面说,无阴则阳不成,无小人则君子亦不成,唯以盛衰乎其间也。”

“你们看,君子和小人,是不是一对矛盾呢?”

以彼之道,还之彼身,姜星火本就有理学基础,这段时间又跟老和尚集中研讨了一番,理学著名著作的典故堪称是信手拈来。

众人纷纷颔首,姜星火继续道。

“那么请问,君子和小人这一对矛盾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怎么区分?”

刚才第一个参与辩经的范惟兴略一思忖后,昂首答道。

“《渔樵问对》有云,阳六分,则阴四分;阴六分,则阳四分;阳阴相半,则各五分矣……由是知君子小人之时有盛衰也,治世则君子六分,君子六分,则小人四分,小人固不能胜君子矣,乱世则反是。”

姜星火微微颔首道:“这便是说,君子比小人多,那就是治世,小人比君子多,那就是乱世……换句话说,小人和君子这对矛盾里,谁占上风,谁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不对?”

不待众人回答,姜星火反而朗声问道。

“那么姜某想问当今之天下,到底是君子多,还是小人多?”

“民风,士风,比之真正的治世,究竟如何?”

看着沉默不语的、或者说坚持着心中的倔强的众人,姜星火的话语,如同黄钟大吕一般敲击在众人的心口上。

“你们不敢回答。”

“为什么?”

“江南富庶而贫夫无立锥之地!”

“广厦千万何处可庇寒士欢颜?”

但凡对大明此时社会稍有了解的读书人,都知道,国师说的没有错。

大明仅仅开国三十余年,种种隐患就已经像是一颗颗毒瘤一样,埋藏在了各处,甚至还冒出头来,愈发扩散。

“姜某请问,你们都是饱读诗书之人,难道还认识不到,如今之世矛盾的主要方面何在吗?”

“四个字。”

“——民疲国弱!”

当这四个字说出口的时候,所谓矛盾,所谓矛盾的主要方面,顿时变得生动无比了起来。

那最后一层遮羞布,也被彻底地揭开了。

建文、永乐之交,这个时代,绝不是什么太平盛世。

民生困顿,人地之困愈发激烈,已经来到了某个注定要发生大变革的时代的序幕。

“生员们,姜某今夜请你们直指本心,你们读书,为的是什么?”

监生们相视茫然,但很快,情况发生了变化。

不知道是谁第一个说出了口,零零散散的声音,随着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开始渐渐整齐了起来。

这是这个时代所有读书人的终极目标。

或者说,理学给他们灌输的人生意义。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一浪盖过一浪的横渠四句,仿佛像是席卷人潮的某种魔咒,这世间,就像是真有一股浩然之气,从太平街上的每一位生员的胸腹中,顺着嘴巴吐出来,凝聚成不息的川流。

或许他们其中很多人有各式各样的心思,读书是为了当官,为了发财,但在此时时刻,哪怕是再卑劣的人,都会被这种气势所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