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投奔(第2/3页)

“国师这是什么意思?”

看着二皇子朱高煦与郑和,脾气有些暴躁的马靖强忍下了当场动手的冲动,语气冰冷地向着姜星火硬邦邦问道。

姜星火似是对马靖的态度熟视无睹,反而诚恳言道:“马公公,兵仗局甲胄弓弩兵器等其他的部分暂且不论,发展了数百年上千了,恐怕早已定型,轮不到我来置喙……但火器这东西,从前宋的突火枪算起,如今也不过百余年的工夫,乃是真真正正的新玩意、新事物,不能按管其他部分的办法,来管火药司的火器。”

马靖自然能听出姜星火话语里的诚恳,并不是真的对他有看法,而是确实想给自己提一些意见,如此,马靖方才面色稍霁。

“那国师以为该如何管?”

“该设立些奖励机制,鼓励工匠们改良现在的火器。”

姜星火干脆明示道:“我听郑和说,马公公也是从靖难一路血战杀出来的,那该对火器抱团使用的威力有所认识,陛下要组建纯火器化的税卒卫,便有意要为以后更进一步普及火器单独成军做准备。”

听到这里,马靖的脑海里却是想起了一则传闻……皇帝,确实有意将燕军主力改组为京营,而京营,计划就是由骑兵部队的三千鞑官营(三千营),五军营,以及一支火铳火炮部队组成。

但这也只是军改的诸多传闻之一,并没有得到证实。

或者说,到底怎么把燕军主力改编成京营,别说五军都督府那里只有预案没有最终结果,就是皇帝那里,恐怕也没有定下心意。

所以说,税卒卫这个纯火器部队的建立,未尝没有皇帝进行试点的意思。

念及至此,一想到皇帝以后,确实有可能组建大规模的火器部队,而现在的火器性能,又确实满足不了单独成军的需求,马靖不由地有了一些自己的心思。

如果表现得好,能多制作出一些种类丰富、质量过关的火器,恐怕确实对自己的前途有帮助。

马靖的脸色,顿时缓和了起来,拱手说道:“国师指教是,却是在下鼠目寸光了,还请国师恕罪!”

大明最好的军事工匠人才资源都掌握在马靖手里,姜星火自然是想要团结对方的,见马靖脑子灵活、晓得事,便也没有继续让对方难堪。

“这样吧,本国师不妨抛砖引玉一番。”

姜星火沉吟刹那道:“这个奖励机制的,也不要步子迈的太大,现阶段还是以直接发米、布为主,先以技术攻关的形式作为目标。”

这便是说,姜星火不打算一开始就搞什么工匠当官,或者发银子……那些动静太大,反而会害了这些工匠,变革要一点一点来,对人才的重视意识和人才培养制度的建立,都不是他说句话就能做到的。

至于发散性创造,给予专利保护,那也应该是下一个阶段的事情了。

眼下搞,这帮人搞出个三眼铳算是思路还不偏,把科技点给点到了单发后插枪头肉搏的“快枪”上,恐怕才是歪到姥姥家……而后一种可能,按照现在的军事惯例,恐怕才是出现概率更大的。

“譬如说,本国师想基于现在的火铳,给税卒卫的制式火铳做改良。”

知道姜星火懂行,又肯为他们谋福利,几名火药司的工匠听得很认真。

“新式火铳还是点火,只不过不是这么粗暴的点火了。”

姜星火介绍了火绳枪的原理,这是燧发枪的前置科技,也是这个时代,绝对能实现批量制造的火器。

“而是在火铳的药室外面开一个凹槽,槽内装一根蛇形杆,杆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构成扳机,可以旋转,并有一个夹子夹住能缓慢燃烧的火绳……枪管的后端装有一个火药盘,发射时,扣动扳机,机头下压,燃着的火绳进入药室点燃火药,将弹丸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