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舆战(第2/3页)

“国师的意思是?”朱棣忽然想起了什么。

“陛下一直想修的巨著。”

朱棣,以藩王之身造反夺位,武功彪炳,而文治不足,自然有心效仿此前历代帝王,修一部巨著彰显文治。

这个念头,早就有了。

只不过,想要修成“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这种规模的巨著,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实在是难以计数。

所以,朱棣打算等国库充裕后,再考虑,眼下只能先提前准备一些基础性的准备工作。

然而,朱棣听着姜星火的话语,眼睛逐渐亮起。

国师果然不愧是国师,仅仅几句话,却直指核心。

如果能把大部分反对变法的在野士大夫,以及一部分文官,都扔去修巨著,那自己的耳根子可就瞬间清静无数倍了!

因为,这种巨著,对于在野士大夫来说,参与其中在编撰组留名,那都是能名垂青史的事情!

这种诱惑力,对于文人、尤其是没有官位的在野士大夫来说,无疑是比天都大的!

反对变法,也就图嘴上痛快。

想要真赢得生前身后名,还得去修巨著。

毕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修巨著基本占全了。

而且,这里还有一层引申的、可供士大夫们自然而然联想到的含义,那就是王安石变法时,反对变法的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余年,就在洛阳埋头修史,主持编纂了涵盖上下十六朝一千三百多年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不过,永乐帝不是宋神宗、姜星火不是王安石、这些士大夫更不是司马光,等修巨著修个十来年,修完的时候,估计大明都开始跑火车了,到时候再提什么反对变法,那可就太晚了。

而如此一来,不仅把反对者都派了他们心甘情愿的大活,还让他们自愿被折腾疲惫,可谓是妙计。

朱棣很兴奋,他感觉这一次自己找对人了,国师简直就是天生适合搞舆论战的料子啊。

朱棣忍不住询问道:“朕打算命名为《永乐大典》,国师觉得这个名字如何?”

“这个名字当然很好,但是……”

朱棣闻言问道:“那依国师看,取什么名字比较好呢?”

《永乐大典》这个名字,可是朱棣非常中意的。

“既然要修不朽巨著,自然要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必须是足以震撼世界的。”姜星火沉吟道。

“哦?”

朱棣闻言有些意动:“那国师觉得应该用哪个名字更加合适呢?”

“当然陛下也可以它叫《永乐大典》,但也不妨起个别名。”

“——别名可以叫《大明百科全书》。”姜星火淡淡道。

“不仅是诸子百家、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还要陆续加上自然科学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学,再加上子分类,如此方为百科。”

“而且,如此知识,也不应该敝帚自珍,修好后就束之高阁,只供帝王参阅,而应该是一部分一部分地修,修出来就印,给天下读书人作为工具书来看,如此方不负陛下这般耗时耗力,也才能真正起到宣扬陛下文治,继而则被万民之效。”

这里便是说,百科全书的定义,是记录人类过去积累一切知识门类的工具书,作用是供人们查检必要的知识和事实资料,其完备性在于它包容了各种工具书的成分。

而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也正是姜星火前世历史上的《永乐大典》,全书一万一千余册,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是中国的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

只可惜,由于明朝皇帝不对外人开放这些知识,甚至有嘉靖驾崩后以《永乐大典》原本陪葬,只留下部分手抄本的说法……而这些手抄本,被女真人修《四库全书》的时候,摘录走了一部分,又毁掉了大部分,剩下的一小部分,也因为列强劫掠、监守自盗、拳民焚毁等因素,最终只剩下一百余册,可谓是百不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