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团结一致的内阁(第3/3页)

朱棣不是朱允炆这种长于深宫、养于妇人之手的儒雅青年,朱棣是将军,是屠夫,是真正一刀一枪打天下的马上天子。

朱棣想要更化变法,他就一定能更化变法!

胡俨想起,当初为了在江南推行摊役入亩,朱棣任命成国公朱能为大军指挥,率领成阳侯张武、同安侯火里火真、靖安侯王忠等侯伯,步骑战兵并辅兵民夫近十万大军扫清江南,是何等的壮阔场面!

枪戟如林、甲光曜日、旌旗蔽空……

那可是他们这些内阁成员在神策门城楼上亲眼看到的,恐怕永生难忘!

所以,胡俨对于朱棣能推行更化变法,并无疑虑。从内心来讲,胡俨同时也对如今大明官场上下的种种积弊也早有不满。

但胡俨却无法容忍,更化变法的前提,是以冲击他最为珍视的儒家道统为前提的,所以胡俨才会出声劝阻。

可胡俨同样知道,名不正则言不顺,既然朱棣要大刀阔斧地更化变法,那就不可能越过“思维”这道坎,光进行制度上的小修小补。

胡俨很清楚自己拼上全家全族性命的言语,恐怕只能阻更化变法一时,甚至连几天都阻不了。

这便是个人在浩浩汤汤的历史变革洪流面前,力量是多么渺小了。

此时胡俨的内心,却长吁了一口气。

“无论如何,我已做到了我能做的一切。”

接下来,就是众人沉默地等待。

等待着代表着更化派的道衍,与代表着大明文官系统最高权力的六部尚书的到来。

他们的等待,并没有持续多久。

“父皇,几位尚书都已经来了,道衍大师还在路上,稍后才能到。”

三皇子朱高燧迈进内阁值房,冲着朱棣低声说道。

朱棣亦是深吸了一口气,他晓得自己的长处与短处。

在思维领域,他并不擅长,还是要道衍这个姜星火最好的学生来与大臣们讨论。

而且,朱棣也意识到自己刚才有所失态。

作为君王,哪怕倾向于更化变法,也应当把自己置于一个较高的仲裁者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