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前夜(第2/3页)

按惯例第二日内阁当值,是不该再轮解缙的,也确实不该他当值,谁成想皇帝今早却点名召见他,在自家府邸睡得正酣的解缙匆匆赶到宫城自然是晚了。

但此时解缙也明白,皇帝心情不好,只是需要个发火和表态的由头罢了,若是自己乖乖受着,皇帝过后自然会有所补偿,若是此时顶撞皇帝,才叫不智。

朱棣招了招手,跟个影子似地朱高燧从斗牛服的袖口中,掏出一份奏折,躬身递给了父皇。

朱棣接过,却并未展开,而是对着内阁众人说道。

“看看吧。”

内阁众人依旧保持着沉默,但为首的解缙已经伸手接过了奏折,快速地阅览了起来,不多久又递给了身旁的另外一人。

杨士奇窥着解缙的脸色,对方紧紧地抿着唇角,法令纹深重。

待面色同样难看的黄淮阅览完后,本该轮到金幼孜,但此时朱棣却忽然开口。

“杨卿,你来瞧瞧吧。”朱棣淡淡道。

杨士奇微愣片刻,越过金幼孜,旋即从容接过黄淮递来的奏折,认真阅览了起来。

杨士奇越看脸色变化就越剧烈,甚至额角隐隐渗出汗珠,最后他合上奏折,恭敬地拱手行礼道:“陛下,微臣觉得这件事应该慎重考虑!”

听到杨士奇说出如此不符合他个人风格的话语,墙头草胡广忍不住抬头看了杨士奇一眼。

杨士奇多谋,且做事非常稳妥,从来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主张。

可是直言劝谏皇帝,哪怕是很恭谨的劝谏,在当下这个内阁刚刚草创的阶段,都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

毕竟此时的内阁还不是明朝中后期的内阁,根本没有那种一人之下的滔天权势,仅仅还是帮助皇帝筛选分流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而已。

可是今天,胡广却看到了不一样的杨士奇。

杨士奇竟然说出了“慎重考虑”四个字,足见他是认真对待这份奏折的,并非随口敷衍。

而且前几个看过奏折的人则是各个色变,这更让不明真相的胡广不由地感到十分意外。

“嗯。”

朱棣沉吟片刻,终于开口说道:“杨卿谏言该慎重考虑,也不是没有道理。”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道:“诸卿,这事关乎我大明社稷存亡,朕希望你们看后,能够畅所欲言,给朕提提建议。”

众人齐声答道:“遵旨。”

这下,还没看到奏折的胡广、胡俨、杨荣,心头就愈发迷惑了。

到底是什么奏折,内容能上升到“关乎大明社稷存亡”的高度?

而当胡广接过奏折时,内心关于杨士奇刚才为何失态的疑惑,终于解开了。

——《变法八策疏》

开头无比熟悉的三句话,就吓得胡广手中一哆嗦,险些把奏折摔到地上。

“臣尝闻,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语出《宋史·王安石列传》,话不是王安石说的,而是反对变法的政敌司马光扣给王安石的,但用来形容王安石更化,却再准确不过。

……果然,最了解你的人,是你的敌人。

“这是谁发疯了?”胡广的脑海里闪过了一个不可遏制的念头。

须知道,这是大明!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他老人家,早就定下了可以让后世子孙沿用千秋万代的祖制,你给我来一句祖宗不足法?

而且,大明的皇权神圣性,在相当程度上是基于程朱理学进一步发扬光大的“天人感应”学说,你给我来一句天变不足畏?

至于最后一句,虽然在文官眼里,老百姓不算人,但代表他们说话的、掌握了话语权的士绅阶层算人啊,你给我来一句人言不足恤?

你想把朱元璋、皇权、士绅阶层一并掀翻,这不是疯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