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朱瞻基:我想拜姜先生为师(第2/3页)

朱高炽点了点头,温声道:“为父知道了,知道你母亲还在跟为父赌气,没事,我儿也不必自责。”

这便是说,最近朱高炽的正妻的弟弟,也就是朱瞻基的舅舅在求官,而朱高炽不允的事情,闹得夫妻有些赌气,连累了孩子。

朱瞻基轻轻地吸了一下鼻子,他的睫毛弯弯翘翘的,眼睛里闪动着泪珠儿。

“父亲大人……舅舅他没坏心思。”

“嗯,为父知道。”

“孩儿刚才或许说错话了,请父亲大人原谅。”

朱高炽道:“你是个聪慧的孩子,何需如此呢?这是为父和你那不成器的舅舅之间的事。”

朱瞻基终于展颜笑了起来。

他的眼圈红通通的,但嘴角边的梨涡儿,却是越发明显,像极了朱高炽小的时候。

朱瞻基朝前走了几步,伸出一根肉呼呼的手指头,抹掉了眼睛里盘旋着的泪水,继续往外探头看了看。

朱瞻基问道:“父亲大人,我们可以回去了吗?”

朱高炽点头道:“当然可以。”

“嗯。”

小朱瞻基应了一声,迈开脚步,一蹦一跳地进去了。

朱高炽随后跟了过去。

进了书房,朱瞻基走到书桌旁边的椅子上,仰起头对朱高炽道:“父亲大人,我给您泡茶吧。”

“不用忙碌了,让他们去弄……坐为父腿上歇息一下。”朱高炽说道。

“嗯。”

朱瞻基又乖巧地应了一声。

朱高炽在一张椅子上坐下,朱瞻基坐在他的大腿上,朱高炽打量着儿子,目光渐渐变得柔软,但转瞬就有些黯然。

这便是朱高炽又想起了姜星火即将出狱的事情。

而朱高炽呢,严格来说,此时朱高炽跟姜星火并没有任何交集,甚至一面都没见过。

对于姜星火而言,朱高炽这个人,他根本就不认识。

当然了,若是仅仅是不认识、不熟悉、不了解,这些朱高炽相信凭借他一向与人为善的特质,是可以解决的,多交往一番便知根知底了嘛。

但问题在于,朱高炽同样也意识到,他与姜星火之间的隔阂,却并非是两人不认识的导致。

而是朱高炽屁股下的位置!

因为朱高煦获得了军中绝大部分武将勋贵的支持,故此,如果朱高炽想要与自家二弟分庭抗礼,甚至在立储之争里胜过朱高煦,就同样必须有自己牢固的基本盘。

这个朱高炽的基本盘就是文官系统。

文官系统里,既包括了朱高炽在北方留下来的原燕军行政文官,也包括了朱高炽新收拢的向他靠拢过来的建文旧臣。

就譬如解缙、杨荣、杨士奇这些人,其实都是燕军攻入南京后,因为朱高炽负责替朱棣处理政务,所以才逐渐接触到,继而慢慢纳入自己夹带的人物。

这些人作为此时读书人里最顶尖的青年才俊,也注定是大明帝国未来的庙堂精英,他们对朱高炽的靠拢,是有自己的考量,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的。

这种利益诉求,就是朱高炽要在某种意义上代替建文帝的角色,成为江南士绅阶层的代理人,维护他们的利益。

因为江南士绅阶层在朝堂中的代表势力,也就是江南籍贯的建文旧臣们,非常清楚朱棣本人和二皇子朱高煦,都是很难去施加江南士绅阶层的影响力的,因为朱棣和朱高煦,基本盘是北方大中地主为代表的军事贵族,以及主要由边军和北方自由民组成的燕军。

只有朱高炽的基本盘比较弱,同时跟他们的兼容性也更强,因此江南士绅阶层,才会选择朱高炽作为合作与辅佐的目标对象。

缺乏自身力量的朱高炽,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好的选择,朱高炽想要争储,就必须获得更多的支持者,因此朱高炽与江南士绅阶层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