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虚假的天人感应(第2/3页)

还是那句话,兵强马壮者王之。

只要拳头够硬,会有无数文人给你献祥瑞,附会对应星象的。

这就跟后世成功学畅销书里,知名的成功人士,都有各种或真或假的鸡汤小故事,是一个道理。

不是普通人没有这样或那样的故事,而是因为你不是成功人士,你的故事对需要用来写书赚钱宣传的鸡汤学大师来说毫无意义,仅此而已。

不过,既然是闲聊,哪怕郑和认同姜星火关于天人感应附会的观点,还是额外问了一句。

“除了荧惑,姜先生还知道其他不是很靠谱的星象感应吗?”

姜星火随口道:“最典型的,木星冲日这个星象,也就是木星、地球、太阳在一条直线上,傍晚木星在东南地平线上达到最亮,亮度仅次于金星,整夜可见,通常按照天人感应的说法预兆灾难。”

“但实际上,这就是糊弄百姓的,因为木星冲日,每隔一年又三十四天,都会固定出现……你以为钦天监不清楚吗?只不过是哪年有灾,哪年就拿出来搪塞一下罢了。”

“再譬如太白昼见,也就是金星在白天出现,按照天人感应学说,这种星象代表着君王懦弱,或者出现女主摄政的局面,亦或者代表着可能出现外敌入侵的局面。”

在对面偷听的卓敬,此时也回过神来,只是蹙眉不止。

卓敬身旁的狱友,则对他低声说道:“卓公,唐朝初年武则天篡权期间,曾出现过太白昼见这样的天象,这都能对的上,怎么能说是附会呢?您快驳他一下。”

但卓敬却出乎预料地并不言语。

姜星火注意到了有两个囚徒也没睡觉,似乎在听他们的谈话。

不过姜星火此时倒也没什么顾忌,反正比否定天文学的天人感应这种事,更作死的话他都说过不知道多少了。

而且,天人感应这玩意,古代人又不是真傻,肯定有很多人知道就是附会出来的。

都是糊弄老百姓用的。

只不过久而久之,有些不太懂天文学的帝王也信了,但钦天监那帮家伙,肯定是能搞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的。

“事实上,从东汉到初唐,足足出现了二百多次太白昼见,而人们记住的,只不过是武则天那一次罢了!”

闻言,正在偷听的两位建文旧臣,齐齐心头一震!

“此事当真?”

卓敬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他的声音带着几分难以置信。

毕竟,对于文人来说,研究天文学,那属于业余爱好。

或者说,古代大多数人研究天文学的目的,其实都是为了搞清楚天人感应,或者说让自己的逼格高一点。

虽然此时《三国演义》已经问世,但是还没有大规模流传开来,但无论如何,关于什么“孔明星陨五丈原”之类的故事,其实无数更早版本的话本,就已经讲过了。

将星陨落,掐指一算某某名将逝世,更是说书人口中屡试不爽的老梗。

因此,观星和研究天文学,其实在文人士大夫群体中,是一件逼格很高的事情,你懂这东西,聊天的时候,指点几句就倍有面子。

至于你到底懂多少,不重要。

卓敬就属于那种什么基础概念都懂,典故渊源也能说几句,但是要是往深了说,就有点力所不逮了的那种文人。

卓敬跟同僚聊天时,曾经无不炫耀地说过,也就是他涉猎太庞杂,否则以他的聪明才智,如果年少时认真学习,也就不会“只中了个榜眼了”。

……老凡尔赛了属于是。

说回当下,其实姜星火说的这些历史上的典故和对应的星象,卓敬都是知道的,但是也仅仅局限于知道。

或者说,是被史料所被动灌输的。

卓敬也知道太白昼见的含义,也知道武则天时期出现过这种星象,但是问题是,他不知道之前出现过二百多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