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姜星火的试探(第3/4页)

姜星火对此也能大约揣测到,反正不管是‘皇帝-太子’分权,亦或是【铁马】【千里传文】。

这些都是他画得大饼,目的就是测试一下大明帝国高层对他的容忍度。

换句话说,姜星火之所以拿这些短时间做不到的事情说事,一反他之前严谨推演的态度,根源便在于此。

——因为姜星火知道自己被大明帝国高层注意上了。

而自己的学生,就是二皇子朱高煦!

自己讲给朱高煦的内容,朱棣很有可能会知道。

那么自己就必须挑逗一下皇权了,如果朱棣接受不了,一刀宰了他,那姜星火没话说。

原因很简单,如果朱棣是一个接受不了任何对他权力有影响的事物的皇帝,那么想要改造大明,根本无从谈起!

还是之前的那套底层逻辑。

改造大明,无论是思维还是器物,方方面面都会对朱棣现有的权力体系和权力结构造成影响。

只是有些事情对朱棣有很大利益,有些事情有利益的同时会稍有弊端。

如果朱棣连这点基于历史做的推演政策都接受不了,要对姜星火动刀,那后续也不用改造什么了,因为改造任何东西,都会招致朱棣的反对。

而没有朱棣的支持,姜星火是改造不了大明的。

所以说,姜星火把这些一反常态的、超前的东西拿出来说事,目的就是为了通过画大饼,来测试大明帝国高层对他提议的容忍度。

这也是姜星火与朱棣,在无形中的博弈和试探。

而博弈和试探的结果,姜星火不出意外的话,也会过段时间就得到答案。

如果姜星火这么公然挑逗皇权,朱棣都不杀他,那就说明朱棣对于他的容忍和重视,达到了姜星火改造大明所需的程度。

君主专制的时代,没有皇帝的支持,改造个屁的大明。

皇帝能忍,对他够重视,姜星火才能把理论落地,去做实事。

非是基于这个目的,姜星火是不会把现在做不到的、时间跨度多达二三十年才能实现的事情,拿出来说事的。

这不符合他的风格。

至于郑和……

他一直在学着螺旋桨的样子摇花手。

郑和对姜星火提出用铁马驱动船只的想法,非常着迷。

庙堂政策的问题,郑和反而关心不多。

因为郑和很清楚,这些压根就跟他没关系,他最好也不要参与进去,否则没好处还惹得一身骚。

像他这种人,无论是哪个皇帝上位都会用的,参与进立储之争,对郑和来说也不会获得什么更多的利益。

弊端远远大于利益的事情,傻子才做。

郑和不是傻子。

郑和问道:“姜先生,你说的这个【铁马】,真的能造出来吗?”

“肯定可以,但不是现在。”

姜星火认真思忖了一番,回答道:“或许在未来的几年后,你就能看到大明的人自己发明创造的【铁马】出现。”

大明这个时代,仍旧处于封建王朝社会的中晚期阶段。

姜星火能不能手搓蒸汽机?

当然可以,在第六世,姜星火就从一个普通工人干起,在实业救国时期的各个化学、机械工厂里摸爬滚打,最终靠着自己的智慧与能力,自己开了几家化学和机械相关的工厂,并为抗倭运动提供物资支持。

那一世的结局,是作为明面上工厂主,暗地里特殊工作者的姜星火,面对必死结局,点燃了自己工厂生产的炸药,被子弹击毙后,进入倒计时的炸药也带走了工厂和工厂里的所有人。

近代工业的东西,诸如内燃机之类的当然就别指望了,那玩意根本不是个人能手搓出来的。

但不管怎么说,手搓西欧中古时代(公元500-1500)到第二次工业变革(公元1870-1914)这三百多年里,一部分科技点的能力,姜星火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