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吃煤的铁马(第2/4页)

朱高煦与郑和接连颔首。

“那迁都北京的缺点呢?”姜星火又问道。

这一点,郑和倒是敢说了。

“依我拙见,我便是北方人。”郑和接话说道:“北方缺粮缺人,需要大量、长时间地向北方移民,才能充实北方人口……同时北方粮食产量与南方相比低了不止一筹,哪怕移民后开垦荒地,产出的粮食也不足以供养军队和官员,必须要持续从南方运粮,这就会导致南北矛盾愈加尖锐。”

“同时也会让缺乏皇权管束的南方士绅尾大不掉。”朱高煦补充道。

关于迁都北京的利弊,两人分析的基本是全面的,姜星火复又问道:“那南京呢?”

……

隔壁密室。

朱棣笑吟吟地看着李至刚:“李尚书,简要说说吧,定都南京的利弊如何?”

李至刚看了一眼坐在他身后一直装聋作哑的夏原吉,无奈道。

“回陛下的话,定都南京,利自然是江南不缺粮而且能随时敲打江南,弊则是南北平衡不好维持,同时参考历代定都南京政权的经验,北方很容易会成为财政上的大窟窿,一旦北方被入侵,以南方人为主的朝堂上,肯定会选择放弃北方以减轻财政包袱……若是北方被放弃,想要北伐夺回来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作为一个松江人,李至刚真的对皇帝尽忠了。

我都已经背叛了我的乡土和阶层了,你还要我怎样?

朱棣却依旧穷追不舍,今天似乎就要盯着他一个人问:“为何不可能?李尚书不妨说说,朕很想听。”

李至刚看着这个逼仄的密室,心头一阵颤栗,更是对墙对面那个不停说话的人又惊又惧,还带了深深的好奇。

二皇子朱高煦和三保太监郑和的声音他能听出来,但这个囚徒的声音,他从来都没听过。

即便是囚徒身份,也是他从墙对面传来的交谈声中侧面推断出来的。

究竟是谁,能让脾气一向不太好的朱棣都能如此格外容忍?

真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而李至刚的又惊又惧,则是因为对面的问题,几乎都是在把他往修罗场上逼。

这些问题,皇帝问他,他敢不如实回答吗?

可有些东西如实回答了,又会惹皇帝生气。

到时候把他第三次送进诏狱怎么办?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李至刚额头上的汗水越来越多,眼看就是又要湿了两个手帕。

夏原吉算是厚道人,终于看不下去了,行礼过后说道。

“臣且斗胆替李尚书回答,还望陛下允许。”

朱棣点点头。

夏原吉说道:“假使真的定都南京,而未来北方有变,朝廷会放弃北方,那么到了北伐的时候,朝堂一定是被江南士绅出身的文官所占据的……到了那时候,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避免北伐培养出新的军功勋贵,以及北伐成功后北方士子蜂拥进入朝堂挤占他们的位置,是一定会从庙堂上作梗,反对北伐的。”

“这便是为什么李尚书说一旦北方被放弃,想要再北伐夺回来就几乎不可能了。”

闻言,道衍赞许地看了夏原吉一眼。

而朱棣也是对夏原吉颔首说道:“这便是朕的顾虑所在了。”

“定都北京,则粮食仰仗南方,受制于南方;定都南京,则南北分裂不可避免。”

“如之奈何?如之奈何!”

朱棣重重地几拍了下椅子,长叹一声。

这个问题,也同样是困扰在室内的几位大明帝国高层脑海中的事情。

是真的死局,选哪个都有极大的弊端,看起来似乎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可是,真的没有办法破局吗?

朱棣的目光投向了墙壁。

李至刚也好奇地跟着看了过去。

他似乎想透过墙壁,看清楚对面那个神秘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