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王安石都做不到的事情(第2/4页)

至于两者会不会打起来?

打起来才好呢,否则中央权力怎么起到裁判制衡的作用?

地方都和和气气,合作对抗中央,那还了得?

而至于士绅会不会因此起来造反?

别闹了,人家家大业大,远没到那一步呢,哪朝哪代造反不都是泥腿子活不下去了才揭竿而起的?

“所以说,如果真的要改,大明只需要照搬就行了?”

“自是如此。”

姜星火点点头。

“第一点,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博弈,解决办法,便是如此。”

“接下来,我们讲第二点,也就是中央与士绅的税收博弈。”

“跟户口累进税、分家公证税不同,中央与士绅的税收博弈,就没有取巧可言了。”

听完,夏原吉突兀开口。

“这一条,真的能落实下去吗?”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蹇义意有所指地感慨了一声。

不过,他的规劝也仅到此为止了,多余的话,并不敢说。

朱棣那还不知道,这位天官是在劝他,不要想着动士绅。

否则,士绅大概率会在基层操作中,把朝廷想加给他们的赋税,转嫁到百姓身上。

到那时候,朝廷就会好心办坏事,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可搞钱,对于朱棣来说,那可是放在前头的大事!

《永乐大典》、迁都北京、开凿大运河,哪个不需要钱?

原本,朱棣搞钱的办法,跟历代君王没区别,苦一苦百姓。

不过朱棣现在却已经知道,有了不需要苦一苦百姓也能捞钱的办法。

所以,朱棣自信了。

以往面对文官们的阴阳怪气,朱棣是很难理直气壮地反驳回去的。

此时,朱棣却抚掌起来。

“好!”

“蹇尚书说得好!”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朱棣笑呵呵地说道,“所以朕觉得,姜星火一定能提出不用百姓苦,又能给朝廷多收税的办法,看来蹇尚书也是这个意思!”

朱棣这就是装作听不懂了。

蹇义面色一变。

习惯性的规劝君王,那是文官们的传统。

反正拿百姓做由头,皇帝也说不出什么来。

本来就是这样嘛,皇帝要做事就得花钱,要花钱就得收税,要收税只能收农业税,那就只能苦一苦百姓喽。

收士绅的钱,想都别想!

最后就成了皇帝对不起百姓。

文官的这个逻辑链,已经延续上千年了。

但是听朱棣这个话音,再联想一下姜星火之前那句“士绅一体纳粮”,蹇义不由地打了个哆嗦。

承受惯了骂名的铁血君王,加上不怕死鬼主意奇多的囚徒。

“苦一苦百姓”的定律,怕是要在永乐一朝被打破了。

而朱棣话里话外,又把他给带上了。

上次夏原吉被百官当靶子打的场景,蹇义还历历在目,他不想同样被当靶子打。

但如今看来……好像跑不掉了。

兵部尚书、忠诚伯茹瑺,此时把脑袋埋得低低的,半句话都不说。

这种会被撕扯到粉身碎骨的事情,在洪武朝惊涛骇浪里走过来的茹瑺,压根就不想掺和。

茹瑺心里暗道:“看不见我看不见我……”

“忠诚伯,你说说,咱们大明的税收,按照那个什么‘存量博弈’,朝廷做的是不是不够好啊?士绅是不是拿的多了,反而贪得无厌想要朝廷垮台啊?”

朱棣言笑晏晏,但话语里的意思,却让茹瑺惊出一身冷汗。

“臣不敢妄言。”

“有什么说什么,两位尚书觉得姜星火,能提出处理好国家与士绅之间税收问题矛盾的方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