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明亡于没钱(第3/4页)

“天下英雄,不该是朕的囊中之物吗?《史记》说,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姜星火这般天纵奇才,便是在诏狱中,也是合该被朕注意到,给予重视的。”

“难道蹇尚书觉得朕没有用姜星火能力,还是没有用姜星火的肚量?”

“若是论智谋,道衍大师朕都用的,为何用不得姜星火?”

“若是论军略,看遍这九州名将,又有谁是朕的对手?姜星火一介书生,能威胁到朕不成?”

“蹇尚书,不妨说出你的答案吧。”

“税收这场‘存量博弈’里,朝廷、地方、民众三者对弈,朝廷的最优解,到底是什么?”

蹇义沉默半晌,艰难开口。

“朝廷拿走全部税收,地方不得截留,民众不得拒缴。”

朱棣咄咄逼人:“地方呢?”

“不给朝廷上缴,地方拿走全部税收,民众不得拒缴。”

“民众呢?”

蹇义汗如雨下,不敢回答。

“说!”

“民众……拒缴!”

……

“想来聪明的你们已经明白了,税收,就是最典型的存量博弈。”

姜星火继续说道:“也正是因为存量博弈的‘赢者通吃’这一特性,朝廷与地方,朝廷与民众,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当然,‘倭寇分银’的存量博弈模型,是建立在【绝对理性】的基础上的,如果在这个基础上来谈事情,那么百姓除非饿死,否则都会继续全额缴纳赋税,地方也绝对不会截留,会忠实地执行朝廷的命令……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不仅地方需要有自己的钱来做事,等朝廷拨付的钱既不及时也不现实,百姓如果缴纳不起赋税,也肯定不会等着自己饿死,或许百姓不会造反,但是百姓会选择迁徙到别的地方。”

“而恰恰正是因为这种【非绝对理性】的存在,朝廷的税收制度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崩坏。”

“之前我们讲过田地兼并的问题,田地兼并对于王朝来说,造成最大的影响就是王朝的税基减少,而一旦税基减少,收不上来税,那么王朝的各种执行能力,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譬如修缮水利设施、维护驿站、给军队发饷、给官员发薪等等。”

“说白了,帝国灭亡的原因或许有很多,但是最直接的,就是没钱。”

姜星火笑道:“这世界上确实有钱解决不了的事,但这种事一般很少,只占一成;三成的事情呢,都需要钱来解决。”

“剩下六成呢?”朱高煦问道。

“剩下六成,得加钱!”

几人不由地莞尔。

笑过了,姜星火方才继续说道。

“我认为大明的税收制度问题,已经埋下了隐患,这种隐患,或许在数百年后会剧烈地爆发开来,让大明亡于没钱。”

事实上,这已经是姜星火委婉的说法了。

大明因何而灭亡?

说法很多很多,什么小冰河期、地震、皇帝不行……但姜星火认为,最直观的一点,还是没钱。

如果有钱,李自成能领得到工资,他不还是会乐呵呵地送快递?至于造反吗?

如果有钱,不用刮百姓的地皮,不用加征辽饷,怎么会闹得流民遍地呢?

如果有钱,能够在后面屯军练兵,直接拿钱砸不死后金吗?砸不死,只能说明钱花的不够多。

然而事实很可惜,大明就是没钱。

为什么没钱?

最根本的原因当然是作为传统封建农业帝国的大明,主要的税基是农业税,跟近代工业化国家不同,工业化国家的农业税只占一小部分。

所以,大明唯一的财富来源就是刮地皮,就是苦一苦百姓。

苦一苦士绅?

别闹了,士绅又不纳粮。

这便是税收的公平和效率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