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我这俩学生到底什么身份?(第4/5页)

但讲大明国债和化肥的时候,这两个人又都没有出狱,而且大明国债和化肥工坊挂钩这种事,显然是要大明帝国最高层决策者才能做出来的。

也就是说,两人要么都能影响大明帝国的最高决策层,要么有其中一个人能够影响到。

如此说来,高羽和曹九江这两个人的身份,就有明显的问题了。

先说拿高羽来说,高羽在自己面前的身份,是洪武朝开国勋贵的二代次子,南军里能独领数千人的中级军官,参加过的靖难著名战役里至少有灵璧决战。

如果高羽真的是他所说的身份,那么显然他没有影响大明帝国最高决策层的能力。

显而易见地是,洪武朝的开国勋贵们已经所剩无几了,二代勋贵在靖难新贵面前更是靠边站,基本没什么发声的能力。

而且,高羽看起来最多三十岁(大胡子显得老),还说自己是次子,如果他爹是开国勋贵,肯定是开国时比较年轻、资历较浅的那一批,最多是个伯爵,按高羽的话来理解,肯定是还活着的。

可姜星火依然很难相信,一个在靖难时站在对立面的老伯爵,能影响到朱棣的决策……哪怕是提议。

所以结论有两个。

其一,高羽的身份是真的,他影响大明帝国最高决策层的能力是有的,但是较小,基本可以排除。

其二,高羽的身份是假的,他具备影响大明帝国最高决策层的能力。

三十岁不到,怎么影响大明最高决策层?

皇帝的儿子?

可也没听说过历史上永乐帝的儿子坐牢的信息啊,倒是依稀记得三杨里有个内阁成员在诏狱坐了十年牢。

永乐帝的儿子是自己的狱友?

这种推测,靠谱程度显然都不如老伯爵的儿子告诉老伯爵,老伯爵上书影响了永乐帝。

所以,姜星火按照正常的推测逻辑,暂时把高羽造成这种变化的可能,放在了靠后的位置。

自己剩下的一个学生,就是曹九江。

从自己已知的身份信息来看,曹九江的身份,显然比高羽要高。

否则当初在画船上,自己问曹九江,是否听说过高羽,曹九江也不会说出“高羽是什么东西”这句话。

同样是勋贵二代,曹九江已经继承了爵位了,而高羽还是没继承爵位的次子。

而且,在燕军渡江之前的那一年里,曹九江的消费水平是姜星火亲眼所见的。

说是挥金如土,都有点抬举土的价值了。

简直就是花钱如泄洪。

另一个已知的信息就是,花了钱跑通了关系,曹九江出狱获得的差事,是出使琉球国的正使。

在明初,这非得是侯爵以上级别的勋贵,或是礼部的中高级官员,才能担任的。

那么,由此可以推论,曹九江的身份很有可能是侯爵甚至公爵。

姜星火的心里一咯噔。

三十多岁、长得帅、能吹牛、在南京很有势力、靖难里的南军阵营……

这小子不会是李景隆吧?

姜星火穿越前当然不知道李景隆字什么,记历史人物除了特别出名的,也记不住都字什么,但是封爵是曹国公还是知道的。

这么一想,越想越有可能。

而且李景隆这种国公级别的人物,是绝对足以影响大明帝国最高决策层的。

“不会吧?不会吧?”姜星火在心里有点不可置信:“不会李景隆是我的狱友兼学生吧?如此说来,倒是要通过【试探一下高羽】,来验证自己的真实想法了。”

姜萱看攥着大明国债的堂哥,眼神有点发楞,久久没说话,内心更加歉疚,以为堂哥是对自己把他给的巨额财富被骗走的事情弄崩溃了。

于是姜萱开口说道:“堂哥,对不起,我……”

“哦,哦?”

姜星火回过神来,大约晓得了堂妹的心思,对其嘱咐道:“没事,哥还有能力继续赚钱,你别做傻事哥就放心了,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