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菊与刀(第2/4页)

“事大”的概念在春秋时代即已有之,《孟子·梁惠王》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句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

意思就是说,小国畏惧天命,才能得到安定。

更直白的说法就是,该从心的时候从心。

“所以这种地理环境决定了朝鲜的国家精神特质是什么?”李景隆眨了眨眼问道。

“自卑。”

姜星火言简意赅地说道:“自卑是刻在朝鲜骨子里的东西,而自卑又必然衍生出虚假的自大。”

“朝鲜跟接下来讲的日本不同,日本面对自卑的态度是抄起刀奋起一搏,与强大者搏斗,如果输了那就剖腹自尽、死的光荣,反正日本不怕死,它们平时的地理环境就决定了经常会死的莫名其妙。而如果日本战胜了强大者,那么它又会马上又会像癞蛤蟆吸气一样,迅速地从自卑膨胀到目中无人的自大。”

“至于朝鲜呢,它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勇气对强者挥刀,因此它唯一消遣自卑的方式就是用手里的笔……这就属于典型的半桶水,朝鲜作为华夏的学生,儒家文化好的东西没学到,坏的学了个精通。”

“春秋笔法掩饰历史,并创造虚无的历史,这就是朝鲜的自大方式。”

今天的课程讲到这里,似乎变得愈发欢乐起来,两人又是一阵笑声。

李景隆想起了在洪武和建文两朝,他作为勋贵代表见到朝鲜使团,朝鲜人那种畏畏缩缩又私下里装腔作势的样子,不由地会心一笑。

“最后一个,便是日本。”

听到这里,李景隆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对于他来说的重头戏到了。

“地理条件,首先是国土面积,我们说过日本本土资源较少,适合农耕的平原地区偏少而且都在沿海,所以日本一旦强大起来,就会喜欢对外侵略获取田地和资源,日本的物品收纳是比较出名的,也与他们国土面积小、本身生活空间较小也有一定关系。”

“而在精神特质上,这种受到地理条件严重影响的表现则更加明显。”

“主要概括为三点,第一点,自强;第二点,集体;第三点,生死。”

“第一点,自强。正是由于日本地形狭长、资源匮乏、自然灾害多,所以生活在这里的日本人难免有一种悲观的情绪,但又能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顽强生存而感到自强的慰藉……跟朝鲜的国家精神特质只有自卑不同,日本的国家精神特质里多出了这种自强,这种自强就包括了向强者学习。”

“而从学习方面,华夏一直都是日本学习的对象,日本的绝大部分礼仪,都来自华夏。”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朱高煦也有些好奇了,他从未到过日本,也从未见过日本人。

姜星火肃然道:“你有过独自一人的长途旅行吗?”

朱高煦摇了摇头,但他又似乎回想起了什么。

朱高煦的记忆里,在第一次他试图以偷梁换柱的方式,去把姜星火救出诏狱的时候,他为了灌醉姜星火,跟姜星火喝了很多的酒。

而那时候,姜星火跟他吐露过几句肺腑之言。

“我就像一个漂洋过海的旅人,大海茫茫无迹,一叶孤舟途径一处又一处风景,开始还有些新鲜,随后便是无奈。”

“我这一生实在离岸太远,又不知能否回到故乡,以至于偶尔情绪失控,对着大海声嘶力竭的求救,都像是在告别……”

姜先生,一定经历过一段很长很长的孤独旅行吧。

姜星火不知道朱高煦的思绪,他继续说道。

“日本,就像是一个徘徊在文明世界边缘的旅者,它必须重视礼仪,哪怕这种礼仪是莫名其妙的、固执的、不可理喻的,因为这种礼仪的意义不在于礼仪本身,而是用这种礼仪时刻提醒自己,是文明的一员,从而保持精神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