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朱标之死,关中风水不好?(第2/3页)

张宇初半晌才从内心的极度激动中恢复过来,他在心里自语道。

“只可惜,这些都需要时间去回顾、研习、领悟才行,本天师现在只能先暂时忍耐!不过,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剩下的课听完。”

……

姜星火顿了顿,继续重复了一遍重点道。

“刚才我们已经说了,华夏文明农耕的特点就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同时雨热同期、四季分明。”

“风决定了水。”

姜星火循循而论:“正是因为这两种季风的存在,也就决定了华夏大地上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较大,夏季东南季风的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雨热同期,对发展农耕十分有利,因为春天种植秋天收获中间,夏天正是农作物生长旺盛,最需要水分的时候。”

“事实上,也正是风和水的条件差异,把华夏大地上的农业,划分为了季风区的宜种植区域和非季风区的不宜种植区域。”

朱高煦插话问道:“季风区的宜种植区域,和非季风区的不宜种植区域?难道不是华夏大地的所有地方都受到季风的影响吗?”

李景隆也是露出了疑惑的神情。

“还真不是。”

姜星火又在他的文字地图上开始划线了。

/

西域丨沙漠丨草原/辽东

/

/

陇西/河套丨山西丨河北

汉中丨关中丨河南丨山东

蜀地丨南阳丨淮西丨淮东

巴地丨荆襄丨江西丨江南

云南丨广西丨广东丨福建

看着地图。

姜星火缓缓说道:“如图所示,这条线便是季风分界线,也就是华夏大地上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昆仑山,大体上便是这条界限所途径的山脉。”

“这条线以东为季风区,以西为非季风区。”

两人了然地点了点头,那这么看来,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种情况发生。

华夏大地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适合农耕地区,还是都处于季风区内的。

“都是些沙漠戈壁,倒也无关紧要。”

姜星火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又点点头,只认同了一小部分。

“若是只论农耕,这些地方的粮食产出和供养人口的能力,确实意义不大。”

“但这些地方,存在的本身就是意义!”

“华夏虽大,绝无半寸无用之土!”

听了这句话,朱高煦连忙改口:“俺想说的便是姜先生的意思,只是农耕的意义不大,但凡日月所照,皆为我大明疆土,这些田地,是半寸都不能丢的!”

姜星火这次重重地点了头,随后继续说道。

“我们接着说降水。”

“刚才我们提到过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线是农耕的最低限度。”姜星火顿了顿复又说道:“之所以游牧民族绝大多数都在华夏的北方存在、成长、壮大,便是因为过了长城这条线,就没法农耕了。当然,游牧对于降雨量也是有要求的,那就是三百毫米,嗯……一尺少一点点的样子,如果少于这个降雨量,就被称之为极端干旱,牧草一旦被啃食就很难恢复,所以这样的地方一般被称之为荒漠或者沙漠。”

“降雨其实非常神奇,很多现在的沙漠,如果降水线回归,只需要短短几年时间,就能奇迹一般地从荒无人烟之地,变成绿意茵茵的草原。”

“同样的道理,曾经作为秦汉、隋唐基业的关陇地区,现在之所以变得不如从前,便是因为农耕最佳降水线又一次向南移动到了淮河一线,加之关中的水土流失,农业产量在全国的比重变大不如前了。”

隔壁密室。

朱高炽不自觉地陷入了沉思。

他的大伯,也就是朱元璋的嫡长子朱标,便曾经为了迁都的事情,洪武二十四年八月,受命巡视关中,去关中考察,也正是巡视关中回来后,因风寒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