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大明灭亡:小冰河期(第4/4页)

姜星火略微停顿了片刻,尽量用他们能够理解的话语来解释热量的流动。

“就是说,在某些时间段由于大洋和潮汐的关系,潮汐让大洋内部寒冷的海水浮了上来,天空吸收了大洋海水的冷气,也变得寒冷起来。”

姜星火看向两人,准备如果两人不明白的话,再举例子解释一下。

没想到两个学生也没有那么笨。

“你听明白了吗?”李景隆问朱高煦。

朱高煦点点头,说道:“大略能明白意思,俺虽然没下过海,不晓得海洋的温度是怎么变得,但道理大概是相通的吧。”

朱高煦举了一个他在行军打仗时最常遇到的例子:“在谷底或山脚宿营的时候,白天贼热,晚上贼冷;在山脊或者山顶宿营的时候,白天不太热,晚上也没那么冷……所以说,风既然能带走热,高度不同冷热变化也不同,那放到海里来看,也是一样的道理吧。”

李景隆若有所悟地顺着继续推论道:“既然风可以,那么水应该也能带走热,海洋里不同深浅位置的海水,冷热肯定也是不同的,如果潮汐导致海底下的冰水都涌上来了,那把天空给冻着,就会往陆地上降霜下雪。”

“而且我去西湖游船时,也能明显地感觉到,湖面的水冷,而如果从湖底钓鱼上来,湖底带出来的水更冷,道理应该是不差的。”

两人纷纷点头,他们自觉推论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朱高煦说道:“这么说来,姜先生说的是极有道理的,只是潮汐为什么变化,却不甚清楚。”

这便是问题的根源了,为什么以前没事,到了小冰河期就有事,那便是因为潮汐导致了洋流的变化,继而导致了海洋吸收热量释放冷气,导致天空变冷。

李景隆想了想,复又补充道:“潮汐的变化,在史书和星象、历法上,都是有体现的,过去的上千年里,确实有几次大的潮汐变化阶段。”

姜星火有些欣慰。

这种欣慰,就像是你终于看着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在某一瞬间会独立思考了一样。

不愧是我教出来的学生啊!

现在不用讲,都会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来推导原理,甚至还会举一反三联想了。

实际上,小冰河期的产生原因一直有争议,但是在他穿越前,最靠谱的说法就是潮汐和洋流导致的大气温度周期性脉动变化。

至于潮汐是如何产生变化的,自然是跟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宇宙引力有关,而这种宇宙引力,会因为地球、月球和太阳排列的不断变化而改变,也会受到太阳射线的外部影响。

姜星火穿越前,科学家们就已经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了历史潮汐强度,而每次的峰值,都与小冰河期的极寒时期吻合度较高,初步说明了两者极有可能存在着必然的变化联系。

当然了,这种未解之谜,姜星火也不敢百分百保证这个解释就一定是对的。

但无论如何,大明的灭亡原因有小冰河期,却是绝对没有任何疑问的。

“这种潮汐变化阶段,一般会持续多少年呢?”朱高煦好奇问道。

“一般,几百年吧。”

姜星火漫不经心地随口答道,这对于他来说,都是基础常识。

等等。

是不是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

李景隆忽然睁大了眼睛,看向了姜星火。

姜星火看着他的眼神,点了点头。

“姜……姜郎,你是说,这个小、小冰河期,会持续几百年?”

“当然了。”

“那、那大明的小冰河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李景隆说话都有点舌头打架了。

“已经开始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