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道衍来信(第4/4页)

夏原吉忍不住说道:“陛下多虑了吧?臣对此,倒是颇有信心。”

“唉……”

朱棣幽幽叹了一声,站起身走到院落边缘,负手眺望着远处钟山的景致,陷入了漫长的沉默。

朱高炽也跟着踱步,他发现了父皇今日心事颇重,他顿时猜到了原因——父皇对‘化肥’仙丹,既犹豫,又彷徨。

毕竟这样的事情,在任何人身上,恐怕都会下意识地感觉不相信。

截止到今年,中华上千年的历史,无数的朝代,都没有哪个人,就敢打包票说这个世界上,有只要撒上去,就能让农作物亩产量翻倍的东西存在。

因为在此前,确实没有这种东西存在。

所以说,时代局限性依旧限制了大明帝国最高层的想象力。

没出现过的事物,怎么笃定?

虽然朱棣是一国之君,可这种事情,仍旧让他心里有些没底。

这种事情的处置,往往决定着数千万黎庶民众的福祉。而且这个决策的结局,可能影响着未来的大明,直接决定了一代王朝的兴衰。

哪怕是朱棣,亦会感到有些紧张与忐忑。

但朱棣毕竟是朱棣,在无数刀光血雨中拼杀了出来。

这种影响他决策的情绪,开始被他甩之脑后。

但是,朱高炽却没有及时感受到朱棣的想法,它出于不希望看到父皇这般纠结的考虑,打算劝一劝。

“父皇。”朱高炽突然说道,“这件事不必太放在心上,咱们尽人事、听天命便可。”

朱棣停住脚步,扭头道:“炽儿,你真是这么想的?”

朱高煦道:“父皇,儿臣是说真的,儿臣确实是这么想。仙丹虽然不一定成功,可终归是没什么损失的,只要父皇不要寄予过高的希望,若是成功了固然皆大欢喜,可若是失败了,大明其实也并没有受到任何不利影响啊……儿臣反复琢磨了,如果成功了固然好,如果失败了,关于农业的事情,父皇再另做考虑便是了。”

夏原吉亦是劝说道:“臣也相信,既然姜师这般笃定,那么这世上是真有这种能使农田亩产量翻倍的仙方存在的,臣觉得不会错!”

夏原吉停顿了一下,又道:“陛下,等臣回去后,召集负责农事的官员一起研究一下,然后在皇庄里选几块田试着耕种,等有了结果,到时候再下结论也不晚。”

两人说完后,静静地等待着父皇的决断。

“朕明白。”

朱棣最终长长地吐出一口气,转身回来,“朕只是有些关心则乱了,那就按照你们说的办吧,朕准奏了。”

“谢父皇!”朱高炽顿时露出笑容。

“臣马上去召集官员,在皇庄选耕田进行试验。”夏原吉亦是说道。

朱棣追问道:“夏卿打算用什么农作物进行试验?”

“稻谷之类的生长周期太长了,要用生长周期短的蔬菜,也就是荠菜、小油菜、芽苗菜(豆芽)、油麦菜、苋菜、青蒜。”

夏原吉几乎没有犹豫,就说出了他心目中的答案。

朱棣想了想,复又问道:“这些生长周期分别为多久?”

“荠菜90天,小油菜50天,芽苗菜(豆芽)7天,油麦菜40天,苋菜45天,青蒜50天。”夏原吉答道。

“都试试,但重点要放在芽苗菜上。”

面对皇帝的指示,夏原吉也唯有点头。

这边朱棣指示夏原吉用化肥种菜,另一边,姜星火在下课后,也收到了一封意外的信,又见到了一个意外的人。

“你说这是袁居士的一个朋友来信?”

姜星火看着手中的信笺,奇怪地问道。

李景隆点了点头,袁珙在他身后。

嗯,李景隆没说的是,袁居士的这个朋友,叫道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