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寺中案(第2/3页)

韩慕之心知住持在狡辩,由着他把话说完,这才冷笑道:“听说昨晚留在寺中求子的人不少,我猜子孙堂的净室里肯定都有暗道吧?你说你这寺中只出了这两个败类,偏偏这两个败类昨晚没去别的房里,竟然一起撞进我的罗网?天下能有这种巧事?”

来人头戴着双翅乌纱帽,身穿青色官袍,补子上绣着紫色的鸂鶒,一身冷色溶在阑珊的夜色里,令人望之生寒。偏偏这人却又生得极俊俏,让旁人即使怀着敬畏,也忍不住多看两眼,看完了又忍不住胆战心惊,当真是玉面生春春料峭,绛唇含笑笑藏刀。

“大人,”那住持立刻申辩道,“子孙堂里只有这两间净室有暗道,别的净室里绝对没有。”

片刻后就见寺门洞开,十几名本县衙役举着火把鱼贯而入,卑躬屈膝如众星捧月一般,静候着一个人从晓寒深处走来。

韩慕之唇角一挑,对那住持道:“这也不难,待我把净室里的妇人都叫来查问,若无所见,这事便与你等无干!”

宝莲寺的住持在睡梦中被值夜的小沙弥唤醒,再料不到本城的县令会挑这时候造访,慌得他衣服也来不及穿,十万火急地从禅房里叫醒了十几个小和尚,战战兢兢地跑出去迎接。

说罢他立刻差衙役前往子孙堂,将留宿在寺中的妇人尽数传至殿中盘问。妇人们异口同声地否认夜里有和尚奸宿,韩慕之心知她们是怕羞不肯实说,便喝令左右搜检妇人的随身衣物,果然都搜出了装着调经种子丸的药包。

罗疏香见和尚一走,立刻躺回床上长吁一口气,阖上眼小睡到五更天。她这一觉浅得很,再睁眼时,天边也不过刚刚露出一抹鱼肚白。宝莲寺里仍是晨钟未响、一片沉寂,罗疏香脸贴着枕头静静一笑,片刻之后,就听见紧闭的寺门外忽然人声嘈杂。

韩慕之便指着这些药包问道:“既无和尚奸宿,这调经种子丸是从何而来?”

两人又低声聊了一会儿,眼看天将拂晓,那和尚不便久留,与罗疏香亲热了一番便钻回地洞,循着地道而去。

妇人们个个面红耳赤,羞得不敢抬头,韩慕之也不继续追究,只发令下去,让各家人自己将妇人领回。那些陪同着内眷来寺中求子的丈夫家人们,此时早聚在大殿外听明白了究竟,个个气得浑身麻木,却只能含羞忍耻地将妇人们领回家。

“也是,”那和尚摸摸自己的脑袋,笑道,“到这寺中的人必是有求而来,这几年我什么没见过?比这还离奇的事多着呢……”

这时宝莲寺的住持仍不肯死心,尤自负隅顽抗地狡辩道:“这药丸是妇人入寺时送的,不足为证,望大人明鉴……”

罗疏香闻言,嘿然一笑:“高门大户里,有谁是简单的?”

座上的韩慕之还没开口,一旁的金描翠就已掖了掖衣襟,掩着嘴笑道:“你这秃驴好不知羞耻,药丸明明是奸后送的,这里头的混事儿,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那和尚借着夜色端详罗疏香,见她正当妙龄,一张犹显稚嫩的脸上却是一派恬然,不由冒出一句:“小娘子,我看你这个人,不简单。”

那住持阴测测盯了金描翠一眼,低下头不再说话。

“长老你只管放心吧。”罗疏香假意应承着,将那药包收进怀中。

“事已至此,还想抵赖?”韩慕之冷笑了一声,当即令陈梅卿唤来埋伏在寺外的一百多名三班衙役,将寺中的成年僧人尽数押回县衙,只留下照管香火的香公和几个年幼沙弥。

“你要便拿去,我留它有什么用?”那和尚笑道,又凑到罗疏香耳旁低语,“小娘子,我是个多情知趣的妙人,日后等你飞黄腾达,别忘了常来走走。”

至此一战告捷,韩慕之跟在众人身后走出宝莲寺时,天色已是大亮。他在起身上轿前,不经意瞥见帮自己破案的两名妓-女仍站在清晨的曙光里,便低声吩咐身旁的陈梅卿:“梅卿,差人将她们送回鸣珂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