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三章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第3/5页)

赵顼道:“如果是的话,那咱们该如何利用这一点?”

张斐道:“耶律乙辛乃是辽国第一权臣,在辽国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我们可以将这一切包装成一份完善的证据,在关键时刻,偷偷上呈给辽主。”

赵顼问道:“什么关键时刻?”

张斐道:“就是辽国准备南下之时,如果在这个关键是时刻,辽主收到这份证据,他一定是先对内,必然迫使他停止南下的计划。而这就将给了我们喘息之机。”

赵顼皱眉道:“但这会不会破坏我们在北朝的计划?”

“不会。”

张斐笑道:“反而会加剧。”

“为何?”

“如果辽主得知此事,必然是大规模清除这些报刊故事,而如今这些报刊已经是大量渗入,很多人都看过,辽国内部也必然会掀起一阵腥风血雨,而这将会使得辽国百姓更加向往报刊上的故事。”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赵顼感慨道。

同是皇帝,这时候难免会出现共情。

张斐点点头道:“正是此理。”

赵顼道:“你认为辽主该如何做,才能够破解此局。”

张斐笑道:“估计是破不了。”

“为何?”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本质其实不在于言论,本质是天下熙然,皆为利往。关键是在于百姓的生活,正是因为辽国百姓深受压迫,才会对报纸上那些故事感兴趣。”

张斐又解释道:“就比如说,辽国用同样的招数来对付我们,陛下根本不需要去理会,随便他们怎么编,我大宋百姓,只会觉得可笑,而原因就在于我大宋百姓的生活是越过越好,即便有奸人想要作祟,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退一万步说,还有公检法在,百姓若有不满,可去皇庭上诉,陛下也能很快得知,然后做出调整政策。

辽主最为正确的做法,就是从此中看到百姓的不满,然后顺势改革,但是辽主昏庸无道,跟陛下你就没法比,他一定不会这么干得,所以他的失败也是注定的。”

赵顼笑道:“你还是这么能说会道。”

张斐道:“结果会给陛下答案的。”

……

无定川。

但见在一处峡谷中,漫山遍野的尸首,饶是种谔、种朴父子看得都是触目惊心。

好在都是敌人的。

“父亲大人,这全都是西夏最为精锐的重甲骑兵铁鹞子。”

种朴从一具尸体上取下一副重甲,拿到种谔面前。

种谔看着重甲上的弹孔,不禁感慨道:“这未来战场上,必将是以火器为尊啊!”

他们这一支从延州出发的西军主力,也是唯一一支全员配备精良火器的队伍,其中就包括三十门火炮,因为他们这一路是要面临西夏最精锐的边防士兵,最近十年,双方主要是在这条线反复争夺。

种谔在轻松拿下银州后,就继续北上,而面对则是驻守在夏州以南米脂寨的梁乙埋主力。

而刚刚在这无定川山谷中一战,正是西军主力VS梁乙埋率领的西夏精锐重甲骑兵。

在此之前,西夏是见识过火枪的威力,但这还不足以说让西夏闻风丧胆,只是稍微加强版的弩而已,但是他们没有见识过火炮的威力,他们还以为宋军最好的远程打击是床子弩,就没有改变战法,还是重甲冲锋。

结果可想而知,被三十门火炮轰得是晕头转向。

什么玩意。

没见识过啊!

而且种谔手中还有一支精锐骑兵,西军强大之处就是在于他们有骑兵,种谔的战术其实也很实在,中间一阵炮轰,两支骑兵再左右包抄,将梁乙埋的八万精锐,拦腰截断。

不得不提一句,火器只是其次,主要胜利的原因,是经过此番改革,宋军战斗力也是得到显著的提升,是不弱于西夏主力,杀的梁乙埋狼狈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