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4/7页)

两个月前,他就只是稍稍迟疑下,内部势力就开始全方面向他施压,到时在应对辽国问题上,万一内部又躁动起来,那他又面临内外双重压力。

先将这事给定了,不能变了,别再抱有一丝侥幸心理。

当然,之所以拿宗室开刀,也是为了财政,没有钱怎么打仗。

这回也真是狠了心。

他一狠心,权贵顿时就死心了,也不做他想,家家户户各留五百石过日子,其余的全都卖了。

仓库税?

不可能交的。

这一辈子都不可能交啊!

凭什么啊!

百分之五十,你们怎么不去抢。

而工部经过前期的一番手忙脚乱后,也终于出台一份算是比较完善的计划,确定以巩固河道为先,其次,则是修建公检法的官署,最后,才是兴修水利工程。

因为水利工程是需要实地勘察的,但是灾民是等不起的,他们需要立刻获取生计,这个是放在最后执行。

……

南郊外。

文彦博、吕公著、司马光三个老头来到郊外视察民情。

一看,道路上还是拥挤的粮食队。

“这都已经过去多少天,怎么路上还有这么多粮食?”

司马光不禁都纳闷了。

文彦博笑道:“这你得问晦叔,听说他家的粮食现在也都还没有运完。”

“还请文公高抬贵手。”

吕公著拱拱手,又道:“有不少人估算他们仓库里面的粮食,至少是相当于京畿地一年的收成,这同时放出来,一时半会肯定运不完。”

一年?司马光听得是直摇头,又道:“不过真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个仓库税能如此顺利的执行下来。”

他以前总是认为不缺良法,就缺执行力,做不到,这仓库税刚出来时,他也认为这绝对做不到,但没有想到,还真就给拿下,虽然中间也是一波三折,但也超出他的预计。

吕公著道:“要真说起来,这仓库税其实并不过分,就是让你将粮食拿出来卖,在咱们京畿地,粮食怎会卖不出去,还不收商税,如果稍微有一点过分,那是肯定执行不了的。”

司马光稍稍点了下头,心知,这都是张三的功劳,他的法案永远让人疼,但又说不出口。

不像范仲淹、王安石他们,都恨不得一竿子插到底,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

说话时,忽闻前面传来一阵喧闹声,三老举目看去。

文彦博微微一惊,“这里何时多出一个小镇来?”

但见前面有着茫茫多的草棚、木棚,还有几栋建筑物耸立在其中,看似像一个小镇。

吕公著道:“这是皇家警察在南郊的总署,正好这附近还在兴修河道,故而有大量的工人在附近干活,如今他们的衣食住行,全都得花钱,于是越来越多的商贩就来此做买卖。”

文彦博点点头道:“好像最近确实多出许多商贩和工匠,在灾情之年,这真是极为罕见。”

吕公著道:“何止罕见,是从未有过的,这看上去哪里像似有灾。”

司马光道:“但是也没有朝廷在灾情刚刚蔓延时,就发数百万贯来赈灾。这只是一时的,到时百姓回家务农,这些商贩也会消失的,而且今年灾区的税收估计是会锐减,因为收上来的,全都是税币,明年财政肯定负担更重啊。”

吕公著道:“但是三司使在听证会上面,说得也很清楚,朝廷发一千贯,可以牵出上万贯。”

司马光道:“就算牵出上万贯,利润也没有那么多,这钱转来转去,也就那么多。”

文彦博也点点头道:“君实说得是,说到底,这都是朝廷发钱变出来的呀,明年财政压力肯定不小。”

为什么灾情时候,会这么繁荣,就是钱砸出来的,光京城就得砸出十几万的消费者,这买卖能不繁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