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四章 错不在我(第4/6页)

许多百姓也因此被逼的家破人亡。而均输法就是为了改变这一切,首先是根据京城所需去采购,避免大量的浪费,以及朝廷额外的支出。

其次,不再固定各地上供份额,单就大米而言,如果某地大米欠收,米价上涨之时,我们就会改征钱物,然后拿着这些钱去丰收的地区,购买京城所需的大米。

如此既能保证欠收地区的百姓不因缺米,而高价从地主手里买米缴纳税赋,同时又可以避免谷贱伤农,以及朝廷也能够节省支出,可谓一举三得,既减轻百姓的负担,又减轻朝廷的负担。”

这一番话下来,引得院外观看的百姓,是连连点头,这听着可真是太有道理了,怎么会有问题?

司马光则是对此嗤之以鼻。

张斐又向赵抃,“恳请大庭长,传证人李硕出庭作证。”

“传证人李硕。”

过得一会儿,只见一个身材矮小,二十七八的男子来到庭上。

“证人请坐!”

赵抃开口道。

“啊。哦。”

这男子似乎头回见识到这皇庭审案,咋还能坐着审,是战战兢兢坐下。

张斐站起身来问道:“李硕,你是哪里人?”

李硕忐忑地瞄了瞄四周,不太敢言语。

张斐笑着安慰道:“在皇庭之上,你无须害怕,只需如实回答就行。”

李硕这才颤声地回答道:“我是江宁府芜湖县的一个农夫。”

张斐又问道:“你为何会来京城?”

李硕道:“我……我是来京城告状的。”

虽然御史台没有来人,但他们也不敢阻止这些江南来的农夫上皇庭作证,他们还没有这权力。

张斐又问道:“告谁的状?”

“发运司。”

“发运司做了什么?”

“发运司在我们芜湖胡乱征税,去年我们芜湖县欠收,发运司就决定让我们折钱交税。”

“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听着是好事,但是当时我们芜湖县米价也只是涨到每斗四十五钱,可是发运司却让他们以每斗九十钱来折算,逼得我们倾家荡产。”

说到这时,李硕顿时不害怕了,是激动地叫嚷道。

院外百姓听得也是群情激愤,顿时是骂声震天。

只是一说,他们就完全相信,可见这种情况,不是个例,而是很普遍的存在。

赵顼微微皱眉,面露疑虑之色。

司马光瞧了眼王安石,是带着讽刺的笑意直摇头,好似说,我当初说什么来着,说什么来着,就知道会这样。

确实!

当时司马光、苏辙、苏轼,全都是指出这一点,一定会出现这种情况。

王安石则是将脸偏到一边去,斜目以对,好似说,咱们等着瞧。

在场很多官员,盯着赵抃,你虽然年纪不小,但平时落槌很快,也有力,今儿是没带木槌来吗?

赵抃故作看不见,等到他们骂了好一会儿,才敲槌道:“肃静!肃静!”

声音不大。

又骂得片刻,才渐渐安静下来。

庭长也会有自己的小心思的。

张斐倒也没有跟赵抃去计较,又向李硕问道:“当时发运使是以什么理由,让你们折算比市价高出一倍的价钱。”

李硕道:“他们是说,附近都欠收,要去很远的地方买米,这运费全都算在咱们身上。”

张斐又问道:“那你们可否花四十五钱买米交税?”

“不行。”

李硕道:“只能用钱交税。”

“多谢!”

张斐扬起一份账目来,“大庭长,这是我们调查所知,去年芜湖县的情况,正如这位李大哥所言,当时发运司的确是以每斗九十文钱的价格进行折算,而当时芜湖县的米价的确也是四十五文钱。”

“呈上!”

待账目呈上后,赵抃仔细看罢,“如此看来,御史台并没有诬陷发运使,发运司的确存在非法赋敛的现象。”